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歷史上最短命的機構,西廠到底是幹嘛的?

明朝歷史上最短命的機構,西廠到底是幹嘛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西廠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1477年正月(成化十三年),明憲宗朱見深組織了新的內廷機構,以汪直爲提督,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爲廠署總部。由於靈濟宮在皇城西面,因此稱之爲“西廠”。專門負責爲皇帝打探消息,協助皇帝監視天下。

不過當時的明朝已經有了東廠和錦衣衛兩大特務機構,職權與西廠基本重合,爲什麼明憲宗朱見深又另外設置一個西廠?

明朝歷史上最短命的機構,西廠到底是幹嘛的?

出警入蹕圖,可見途中錦衣衛

要說西廠,就必須先說錦衣衛和東廠。

錦衣衛,前身爲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說白了就是儀仗隊兼皇宮的親衛隊。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爲了防止功臣集團和老朱家的皇親國戚等集團勢力過大,出現結黨營私、擾亂朝綱、干涉皇位繼承人選擇等危害中央集權的行爲,於1382年(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錦衣衛主要負責“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審訊等活動,也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性質有點像美國的國家安全局、特勤局、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結合體,擁有進行不公開審訊的特權,凌駕於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之上,其首領稱爲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對皇帝負責。

總之一句話,因爲皇權直屬,所以錦衣衛權大勢也大,就算皇親國戚被他盯上,那也得乖乖配合,沒有什麼特權可講。

不過到了1387年(洪武二十年),因爲錦衣衛非法凌辱、虐待囚犯,恃寵而驕,加上錦衣衛已經對皇權形成威脅,爲了給太子朱標繼承大統鋪路,朱元璋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

不過錦衣衛的種種辦事方法並未完全廢止,而是被很好傳承了下去。《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都有錦衣旗校的功勞。

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趕跑朱允炆奪得皇位。由於其皇位來路不正,被天下官員和百姓所批評,因此他又重設錦衣衛,職權與朱元璋時期相同,並添設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負責對朝廷中的高級官員的審訊、偵察工作,加強中央集權,保證自己的皇位。

同時爲了堵住天下悠悠衆口,也是爲了防止錦衣衛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朱棣又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主要負責“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就是對天下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進行監視,後來獲得了開設監獄對犯人進行審訊的權利。

由於親信宦官經常在皇帝身邊待着,有什麼情況可以直接向皇帝彙報,用起來就比由武將擔任首領的錦衣衛順手很多,加上朱棣擔心錦衣衛中有前朝勢力,因此東廠更受皇帝的寵信,權力通常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就可隨意監視緝拿臣民,開啓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局面。

《明史·刑法志》:"東廠之設,始於成祖。錦衣衛之獄,太祖嘗用之,後已禁止,其複用亦自永樂時。廠與衛相倚,故言者並稱廠衛。"

西廠創立的背景和契機

但是到了後來,明朝皇帝變得越來越懶,經常把事情交給宦官和內閣處理,由此導致東廠和內閣的權勢越來越大,以東廠太監爲中心形成“閹黨”;而內閣首輔可以擬詔諭,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方針大計,幾乎成了宰相,完全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內閣”的權力的不斷擴大又導致諸多朝臣爲了爭奪“內閣首輔”的席位爭得頭破血流,彼此相互結黨,形成殘酷的黨爭。

而“內閣”與“閹黨”之間又相互傾軋,各級官員紛紛勾結,導致吏治漸趨腐敗,官場貪污成風。

加上當時京城內先是出現了“妖狐夜出”的恐怖事件,後來又出來個在朝中有諸多親信、可以隨意進出皇宮、萬歲山等皇家重地、甚至還是弒君篡位的妖道李子龍。

以上種種令得當時的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對自己的人身和皇位安全深感憂心。於是,爲了對朝臣、“閹黨”、東廠、錦衣衛和民間臣民百姓實施有效控制,保證皇帝擁有最高話語權,維護皇權的至高無上,同時保護自己的安全,皇帝需要新設立一個從上到下完全直屬自己的特務機構。

“廣刺督責,大政小事,方言巷語、悉採以聞”

明朝歷史上最短命的機構,西廠到底是幹嘛的? 第2張

西廠的歷史與興衰

1477年正月(成化十三年),朱見深組織了新的內廷機構,以汪直爲提督,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爲廠署總部,由於靈濟宮在皇城西面,因此稱之爲“西廠”,專門負責爲皇帝打探消息,協助皇帝監視天下。

由於得到朱見深的大力支持,因此西廠無論是權勢還是人數都遠超東廠和錦衣衛,可以說就是東廠和錦衣衛的結合體,風光一時無兩。

當時西廠的權力套用電影《龍門飛甲》裏的臺詞就是:“你問我西廠算什麼東西?你聽好,東廠不敢殺的人我殺,東廠不敢管的人我管;一句話,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夠不夠清楚。“

西廠權勢很大,一開始的時候確實辦了幾件大事,破了福建建寧衛指揮同知楊華父子的殺人案,還打擊了一些宦官販運私鹽、殺死執法人員的事件。

不過由於西廠直屬皇權,權勢很大卻無人監督:西廠太監汪直利用手中權勢積極爲自己謀權奪利,屢興大獄剷除異己,且做事全憑捕風捉影,在既沒有人證有沒有物證的情況下便逮捕臣民,然後嚴刑拷問屈打成招,刑部郎中武清、禮部郎中樂章、浙江左布政使劉福、監察御史王本等人先後被西廠逮捕下獄。

" 氣焰薰灼,凡西廠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請。"

當年五月,謹身殿大學士商輅聯合萬安、劉詡、劉吉上疏歷數汪直十大罪狀,要求憲宗革除西廠廢黜汪直,最終在六部尚書項忠、司禮監太監懷恩等人的支持下,迫使憲宗撤銷西廠,不過依然寵信汪直,命其繼續爲自己監視外界動靜。

“時西廠雖革,上猶密詔汪直察外間動靜”

不過西廠很快就被恢復。奸臣戴縉深知汪直依然深受皇帝重新,因此主動上書,大肆吹捧汪直,只有汪直才能“欐奸除弊,允和公論”、“服人而警衆”。

憲宗本就心心念念捨不得撤銷西廠廢黜汪直,如今有人主動跳出來,當即就坡下驢恢復西廠和汪直,當初彈劾汪直的商輅、項忠等人或削職爲民,或被迫辭官退休,汪直和西廠權勢再次達到巔峯。

但單純監視天下、大興冤獄已經滿足不了汪直的胃口,他想要出關作戰斬獲戰功,建立不世之功勳。

1479年(成化十五年),汪直與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陳鉞出征建州女真,斬首700,俘虜500;第二年與兵部尚書兼都御史王越出徵蒙古,斬首437,俘虜171,牲畜6000多頭,盔甲、弓箭等戰利品過萬。

戰功的建立更使得汪直更加權勢滔天,又與封疆大吏關係親密,引來的皇帝的警覺,最終在文官和宦官集團的聯合攻擊下,汪直先是失寵,然後被調到南京,西廠也隨之廢除。

此後西廠一度消聲滅跡,僅留下東廠和錦衣衛繼續執行監視天下的任務。

到了明武宗一朝,宦官干政達到了新的高度。以東宮隨侍太監劉瑾爲首的太監“八虎”隨着明武宗的繼承大統,地位也水漲船高。1506年(正德元年),西廠復開,由太監谷大用領導,馬永成掌東廠,劉瑾則掌司禮監,統帥東西二廠。

不過太監“八虎”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東廠和西廠的提督谷大用和馬永成相互拆臺相互爭寵,與劉瑾之間也爭奪的厲害,甚至權勢一度超過劉瑾。

爲了爭權奪利,鉗制東西廠的權力,劉瑾在京師榮府舊倉地建立內行廠自成體系。因爲劉瑾深受皇帝寵信,權勢滔天,因此內行廠的偵緝範圍比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三個特務機構還要大,除監察臣民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也在之列,權勢居東、西廠之上。

“時東廠、西廠緝事人四出,道路惶懼。瑾復立內行廠。”

錦衣衛偵查一切官民,東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西廠監視東廠、錦衣衛和官民,內行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而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所有偵察機關,構成一套複雜的偵察特務體系,極大保障了皇權的存續。

1510年(正德五年)由於劉瑾專權禍亂朝政,都御史楊一清和太監張永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坐實了劉瑾謀反的大罪,最終劉瑾被抄家凌遲,總共捱了3357刀。

1512年(正德七年),在大學士李東陽諫言下,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自此前後歷時兩朝共11年的西廠成爲過眼雲煙,一直到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處決、明朝滅亡,西廠都沒有死灰復燃,或者說也沒時間讓他死灰復燃了。只有東廠和錦衣衛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不過錦衣衛這一名稱後來被清朝效仿,不過不是特務機關監視天下,而是負責車駕、儀仗和保衛工作,僅存一年便改爲鑾儀衛,自此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明朝歷史上最短命的機構,西廠到底是幹嘛的? 第3張

西廠

結語

其實無論東廠也好,錦衣衛也罷,皇帝需要的是一個獨立於三法司、六部、內閣等官僚機構之外的特權機構供自己全權驅使,方便皇帝直接統領以此維護專制皇權,而東廠、錦衣衛恰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當原有的特權機構不能滿足皇帝的需要,或者說皇帝對這些特權機構產生了懷疑時,那麼皇帝就需要建設一個新的特權機構來監督這些原有的特權機構,而西廠恰恰就是誕生在這樣的需要和環境之下。

縱觀數千年封建統治,無論廠還是衛,儘管在表現形式上、職能職權上會有所區別,但其根本目的都是維護專制皇權,也是封建殘酷統治的一大鐵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