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官渡之戰後袁紹實力仍然不弱,爲何最後會衰亡呢?

官渡之戰後袁紹實力仍然不弱,爲何最後會衰亡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孟德與袁本初官渡之戰後袁本初並沒元氣大傷,兩者之間仍然是勢均力敵的。只是曹孟德在此戰之後將完全被動變得可以主動些,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太多局勢。官渡之戰開始之前袁本初的確握得有一手好牌,然而卻最終被曹孟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何原因。

兩軍對峙,其勝敗不只是取決於雙方的軍事力量的強弱,更取決於統帥的指揮能力與方法,用人之道。

官渡之戰後袁紹實力仍然不弱,爲何最後會衰亡呢?

那麼在此戰中袁本初的指揮存在哪些失誤呢?在戰爭的開始階段劉玄德突然對曹孟德反水,佔領了曹孟德的勢力範圍之內的下呸等地,並迅速擴充軍備,實力與日俱增,於是曹孟德又分兵去與劉玄德激戰,袁本初手下田元皓看到此良機建議袁本初聯合劉玄德對付曹孟德,其措施是立刻率一支軍隊偷襲曹孟德後方與劉玄德形成對曹孟德的兩面夾擊之勢,然而此時袁本初的兒子正處於發高燒階段,沒有心思理會軍事,對田元皓的計策不予採納,其結果是使得劉玄德被曹孟德擊潰,曹孟德得以將大部分兵力聚攏官渡。

官渡之戰時,眼見糧草不繼,軍心不穩,曹孟德開始考慮是不是收縮戰線、退回許昌。可又擔心倘若甩不脫袁本初這個狗皮膏藥,無法全身而退,於是作書荀文若徵詢他的意見。荀文若對戰事做了全面分析,認爲現在的情況與從前劉邦、項羽對峙於滎陽、成皋間如出一轍,正是處在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點,誰先退,誰就會輸得一塌糊塗。在爲曹孟德鼓氣一番後,荀文若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袁本初的軟肋與短板——能聚人而不能用!

彷彿是袁本初有意爲荀文若對自己的品評做註解,就在許子遠建議分兵掩襲許昌的時候,袁本初非但沒有采納許子遠正確的建議,反而斥責他是收受了舊友曹孟德賄賂,名義是獻計,實則是在給袁軍挖坑。好心被當作了驢肝肺,盛怒之下的許子遠索性真的投奔了曹孟德,並獻策偷襲袁本初的屯糧地烏巢。

袁本初此次的表現昏庸至極,致使戰機盡失。

當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時,袁本初在用人方面又犯了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使用酒囊飯袋的淳仲簡保護大軍糧草,糧草是一支軍隊的命脈,如此重要的事情居然交給這麼一個人來做,袁本初的昏聵又可見一斑。曹孟德得到許子遠的情報,於是決定趁夜親自率領精兵強將焚燬袁本初的軍中糧草,一夜之間袁本初的軍糧便毀於一旦,軍心動搖,內部更是因此而分崩離析,最後竟然只剩下數百騎隨袁本初返回河北,想當初出征時號稱百萬大軍。此戰中袁本初的指揮與用人均處處失誤,這是他自己所帶來的結果。

當然除了袁本初自身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對手是曹孟德,如果是其他人也許仗有的打,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曹孟德用兵如神,手下能人輩出,有識人之能也有容人之量,使得手下謀士均能各抒己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武將沙場忘命,奮力殺敵。

等到袁本初去世後,袁本初的幾個兒子開始在各自的擁立派系下互相傾軋內鬥,其整體實力開始逐漸下降。並且其中的一個兒子竟然與曹孟德進行勾結,利用曹孟德的人馬去消滅其他兄弟的隊伍,這樣就給曹孟德機會去消滅袁本初的勢力。

官渡之戰後袁紹實力仍然不弱,爲何最後會衰亡呢? 第2張

所以袁本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手下豪門派系過多誰都不服誰,內鬥過於嚴重,更甚者利令智昏引來外賊參加內鬥。所以袁本初太昏聵,曹孟德太英明,二人對峙,雖曹弱袁強,然終是以弱勝強。而官渡之戰最終以袁本初的完敗而告終。表面上,戰勝袁本初的是曹孟德,仔細分析,打敗袁本初的其實是他自己。“能聚人而不能用”,七個字就是官渡之戰爲什麼袁本初不敵曹孟德的最重要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