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漢第一任皇帝劉邦,出身無賴,臨死前寫下一段文章,另人淚流滿面

大漢第一任皇帝劉邦,出身無賴,臨死前寫下一段文章,另人淚流滿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漢第一任皇帝劉邦,出身無賴,行事無賴,所作所爲都很無賴。

他靠咋呼引起呂公注意,最終迎娶了呂雉;他不喜歡讀書人,見到儒生就要摘掉人家帽子,朝裏面撒尿;他出口成髒,不高興就破口大罵;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經常犯法。

歷史上有很多人都看不上劉邦,認爲劉邦得到天下,完全因爲品行奸詐,以及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否則他地位不過是個亭長,才能不過是個普通人,如何能獨攬國之大器?

劉邦的頓悟

劉邦作爲開國之君,確實有過人之處和獨特的魅力。雖然出身草莽,但他老謀深算,心思綿密,在大事上處變不驚,在人事上善於統馭,在政事上運籌謀劃,處處顯示出高於一般人的水平。

大漢第一任皇帝劉邦,出身無賴,臨死前寫下一段文章,另人淚流滿面

除此之外,劉邦另一項過人之處就是知錯能改,認識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雖然劉邦不通文墨,但病危之際幡然醒悟,爲了勸勉太子好好學習,留下了《手敕太子書》,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發自肺腑的感悟,原文如下: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開篇就很真誠,毫不掩飾自己曾經的想法。我生在亂世,當初秦朝不讓人們學經典,我還很高興,告訴別人讀書一點用沒有。但是自從當了皇帝,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我讓別人把書講給我聽,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爲,確實很多地方不對。

堯舜不以天子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爲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羣臣鹹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爲汝來,爲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爲嗣。

第二段,劉邦開始進入正題,他綿裏藏針的表示:古代堯舜把天下禪讓給別人,並不是因爲他們不珍惜王位,而是因爲他們的兒子都是庸才,不足以當王。

普通人有好牛好馬都倍加珍惜,何況是天下呢?你是我第一個兒子,我早就想立你爲太子。商山裏的四個隱士,我屢次徵召,他們都不出山,而他們現在爲了你而出山,看來你是有德行的,我現在就立你爲太子。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

第三段,劉邦督促太子劉盈,他說:我自己不愛看書,但靠着不斷學習,也能粗知大意,能寫東西表達自己的意思。我現在看你寫的東西,連我都不如,你可得好好學習呀。每次給我上疏,你自己寫,不要讓別人代勞。

到這裏,劉邦已經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完了。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能瞭解到兩條有用的信息:第一,劉邦認識到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第二,在培養接班人問題上,他重視塑造繼承人的內在素質,尤其是文化知識素養。

知識的崛起

劉邦彌留之際幡然醒悟,針對自己過去輕視知識的言行,進行了嚴肅的反省。劉邦處世之道最閃光的地方,在他的臨終覺悟上表露無遺。劉邦是個聰明人,明白立國與守成的關係。

他希望通過這個敕書,讓他的後代明白:治理國家,需要尊重知識、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至少從漢惠帝劉盈身上,人們可以看到劉邦的目標實現了,史書記載漢惠帝的口碑不錯:“孝惠內修親親,外禮宰相……可謂寬仁之主。”

大漢第一任皇帝劉邦,出身無賴,臨死前寫下一段文章,另人淚流滿面 第2張

自惠帝之後,文、景、武、昭、宣等等漢帝都十分愛好學習,尊重人才,重視知識,漢武帝更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啓用了王臧、趙綰、董仲舒等一大批儒生,曾經被劉邦尿了一帽子的儒生,這時候看到《手敕太子書》無不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