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袁崇煥的人生爲何大起大落?是什麼導致他悲劇的結局?

袁崇煥的人生爲何大起大落?是什麼導致他悲劇的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袁崇煥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去世,佘氏家族已世代守墓整整390年。

在這則消息裏,讓人好奇的是值得佘氏家族世代用390年的時間去守候的袁崇煥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在查找袁崇煥的歷史資料發現:他是軍事奇才,藝高人膽大,戰功顯赫,被稱爲抗清名將,然而,他的人生結局卻是被崇禎帝凌遲而死,死後百姓搶其肉而吃。袁崇煥的人生是如此的大起大落,悲劇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那麼,是什麼導致袁崇煥的人生會有這樣的悲劇的結局呢?用辨證法來說,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內在的原因。

袁崇煥的人生爲何大起大落?是什麼導致他悲劇的結局?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今天,從袁崇煥的內在去檢討他悲劇的原因,說白就是從他自身“聰明不聰明”,也就他自身性格上去檢討。

翻看袁崇煥的歷史資料,經緯君認爲他“不聰明”,主要表現在性格上存在着三大缺陷或短板,從而導致他丟掉性命

1.爲人自負

30歲中進士,文官出道,袁崇煥用八年時間憑着驚人的軍事天賦,一路高升,成爲了兵部尚書、邊防大員,贏得了人人稱讚與崇拜,這些成爲了袁崇煥爲人自負的底氣。

1622, 努爾哈赤攻陷撫順, 袁崇煥聽此消息, 單騎出關, 考察軍情,後取得皇帝支持,帶着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獨自領兵出戰,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軍功, 但因得罪魏忠賢等人, 並未得到應有的獎賞,脾氣暴烈,甩下擔子,馬上不幹了,辭官回鄉。

1627年,袁崇煥向朱由檢聲稱自己可以五年收復遼東。然而, 兩年之後皇太極便繞過寧遠打到關內, 袁崇煥率部在薊州堵截, 又斬釘截鐵的上奏:絕不會讓後金軍前進一米。結果, 皇太極又輕鬆繞過薊州直達通州、密雲。

在這兩件事上,袁崇煥自負的性格暴露無遺,也爲他悲慘人生埋下了伏筆。

2..獨斷獨行

1629, 袁崇煥已任職薊遼督師, 軍政大權獨攪於身,因此,在軍中自己說了算,獨斷獨行,行爲霸道。

袁崇煥的人生爲何大起大落?是什麼導致他悲劇的結局? 第2張

毛文龍是左都督平遼總兵官。爲駐守東江鎮的將領, 東江鎮爲軍事要塞, 在戰爭中屢次牽制後金軍力, 頗有戰功, 也是另一把尚方寶劍的持有者, 其資歷比袁崇煥要高。

由於毛文龍爲人傲慢,只認皇帝爲領導,其他人不看在眼裏。因此,在行爲、言語中多有不服從袁崇煥領導。同時,毛文龍虛報軍糧,冒領糧餉。

這些都被袁崇煥看在眼裏,於是他藉口到毛文龍營帳裏吃飯,勸毛文龍告老還鄉,毛文龍不願意,並引起激烈爭辯。

袁崇煥大怒, 吩咐親信拿下毛文龍, 歷數毛文龍十二條罪狀, 舉起尚方寶劍砍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被殺的消息傳到崇禎帝后,崇禎帝很震驚,駐守要塞的大將被殺沒人事前請示他,將他這皇帝置於無形。這讓崇禎帝十分不滿,但因無將可用,也只能無可奈何,將不滿嚥進肚子裏。

也是,袁崇煥覺得有皇帝的尚方寶劍,可以繞過皇帝,處理不聽話的手下,鞏固自己軍中的領導地位。

袁崇煥的人生爲何大起大落?是什麼導致他悲劇的結局? 第3張

但他忘了,在自己軍中獨斷專行,士兵們唯有服從,但軍隊畢竟是皇帝的軍隊,在他上面還有一個大領導。

這位大領導可是一國之君,表面不說,但心裏是絕不允許他人代替他處理自己的寵信,譬如殺掉同樣持有尚方寶劍的邊防要員。

3.政治敏銳性不高

在官場上生存,面臨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要有一雙敏銳眼睛去觀看周邊的情況,透過表面看到實質。

袁崇煥雖然有驚人的軍事天賦,卻缺少了政治生存的銳性。

古人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有時候鷸蚌相爭,會傷及他人。袁崇煥就是這例子

明末,魏忠賢黨與東林黨相爭激烈,袁崇煥作爲武將,雖沒有加入任何黨派,但卻與東林黨領袖人物錢龍錫關係密切,毫不忌諱地走的很近。於是,這給了魏忠賢餘黨留下了造謠的機會。這可以看出袁崇煥的政治場上的敏銳性不高。

還有另一件事,更是看出袁崇煥的政治情商堪憂。努爾哈赤去世時, 身爲寧遠前線最高指揮官的袁崇煥不經朝廷授權, 就自作主張派人前往弔唁, 雖然究其實質, 乃是想借弔唁之機刺探敵情, 但後金畢竟是大明多年來的強硬敵對者, 沒有朝廷命令而擅自與之互通往來, 乃大忌。

袁崇煥在上面三方面的“不聰明”,即使功勞再高、再大,讓他自己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中處於危險之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到最後被崇禎帝凌遲處置,都是平常對袁崇煥的不滿所累積,加上週邊人員的造謠離間,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

當然,無論怎樣,我們都不可否認袁崇煥具有心懷百姓的民族大義、忠烈的精神。因此,回到現代,佘氏家族十七代用了390年的時間守護着袁崇煥的墓地,正是被袁崇煥心懷天下的民族大義及忠烈精神所感動。他們的守護,就是將袁崇煥的忠烈、大義之精神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