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職位?有哪些作用呢?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職位?有哪些作用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大臣有諸多的分級,其中有一職位叫做鐵帽子王,這個職位是怎麼來的呢?都有哪些作用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職位?有哪些作用呢?

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3項特權,一是“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但清朝對宗室諸王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動輒獲咎,親王、郡王的名號猶如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

這個世襲罔替指的就是不管是親王還是郡王,在這個人的後代中,一定會有一個人襲封王最開始被封的爵位,那如果這個襲爵人犯錯了的話,那這個爵位就可以由家族其他成員擔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鐵帽子王。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能成爲鐵帽子王的人,都是清朝初期在皇親宗室中有很大的權力,並不是成爲鐵帽子王之後,纔有權力。

並且當上鐵帽子王之後可不能隨意任性,如果這個鐵帽子王因爲任性導致嚴重的後果,那就有可能會被賜死,或者是奪爵。並且鐵帽子王是沒有免死金牌的,所以做事也需謹慎。

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比如禮親王代善死後,其王爵最初由兒子滿達海承襲,滿達海英勇善戰,功勳卓著,但順治十六年,在他死七年後被追論,原因是清算多爾袞時,滿達海佔有多爾袞家財物,被嚴厲追論,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爲貝勒,親王之封轉給代善的另外一個孫子傑書。

清朝歷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他們分別是: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肅親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職位?有哪些作用呢? 第2張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還有四位在中後期因維護社稷立功受封的鐵帽子王,他們是: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親王奕訢(道光第六子)、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孫)。

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努爾哈赤死後,他與兒子嶽託率衆貝勒將皇太極從大衙門擡到城內西北角太祖靈前,舉哀嚎哭,強迫其即位。皇太極即位後設立“鐵帽子王”,爲酬謝代善一家的擁立之功,封代善爲禮親王,其子嶽託和薩哈廉分別被封爲成親王和穎親王。這就是代善一家仨“鐵帽子王”的來歷,也是“鐵帽子王”制度的歷史發端。

清初的鐵帽子王中,多爾袞的影響力最大。他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也是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他輔佐順治帝登基,封皇父攝政王;去世後被追論謀逆罪削爵、毀墓掘屍;乾隆爲其平反:“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還有孝莊皇后下嫁與他的故事,被稱爲清初三大疑案之一。

自皇太極設立“鐵帽子王”制度始,經順治、康熙、雍正數朝,八大鐵帽子王已名存實亡。乾隆四十一年,見王爵制度紊亂,遂對其作了重新審定,把王爵分爲“軍功”和“恩封”兩部分。凡是戰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襲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依次遞降,即每襲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將軍截止。從此劃清了“鐵帽子王”與一般王爵的界限。

世襲罔替即世襲次數無限、而且承襲者承襲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從魏晉開始,中國的世襲制度被區分爲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後者是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到了宋代,世襲罔替基本被取消,明清時候又予以恢復。

晚清恩封的鐵帽子王中,當屬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最著名了。他文武雙全,道光最想傳位給他,但最終還是感念亡妻孝全皇后,立了四阿哥爲太子。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與慈禧發動辛酉政變、鎮壓太平天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可稱得上是晚清的權利中心。

愛新覺羅·善耆,是最後一代鐵帽子肅親王。清朝滅亡,他爲了得到日本支持,將女兒顯玗送給川島浪速做養女。顯玗被養父強暴,性情大變,改名川島芳子,成爲了臭名昭著的日本女間諜、僞滿洲國司令。皇姑屯、九一八、滿洲獨立等事件都有她的參與,並親自導演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一二八和轉移婉容等禍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