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有鐵帽子王12個,禮親王的地位爲什麼是最高的?

清朝有鐵帽子王12個,禮親王的地位爲什麼是最高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清朝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清代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功封的八個,恩封的四個,其中以禮親王地位最高,身份最顯赫。這麼說也是有依據的,自第一代禮親王代善起,諸王大臣上朝列班的時候,禮親王一直都是班首,發言時也是第一個,這個規矩一直沿襲到清末。

清朝有鐵帽子王12個,禮親王的地位爲什麼是最高的?

禮親王之所以列親王之首,主要還是代善的功勞。努爾哈赤時期,大貝勒代善的實力、威信都在四貝勒皇太極之上,可以這麼認爲,如果代善要和皇太極爭奪汗位的話,那麼毫無疑問他將勝出,可最終還是將汗位拱手讓給了皇太極,這其中有哪些隱情呢?

代善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晉佟佳氏之子,長年統兵作戰,軍功累累,威望甚高。因此在長子褚英死後,被立爲太子,具體主管後金軍國大政。但共於心計的皇太極看到這位炙手可熱的皇兄向着汗位的寶座一路狂奔,便設置了種種障礙。他先是利用代善與大妃阿巴亥的曖昧關係,推波助瀾,藉助輿論,促使努爾哈赤罷黜大妃,代善威望也受到損害。

在皇太極的暗箱操作之下,代善被努爾哈赤嚴責革除了太子之位,不過代善畢竟心胸寬廣,戰功顯赫,仍位列四大貝勒之首,掌正紅、鑲紅二旗,佐父治理國政。

此外,代善還有四個能征慣戰的兒子,分別爲嶽託、碩託、薩哈廉、瓦克達,皆是英勇善戰的猛將,很早就披掛甲冑,帶領士卒,屢敗敵兵。嶽託、薩哈廉更是努爾哈赤孫輩中的傑出代表,能文能武,聰睿過人,善於從大局出發來處理軍政大事

還有褚英的兒子杜度,他自從父親被斬以後,一向跟隨代善,唯其馬首是瞻。代善、嶽託、碩託、薩哈廉、杜度還是代表後金對外交涉的“十固山執政貝勒”成員,總加起來,代善系統的人丁最多,執政貝勒最多,其他貝勒難以於他抗衡。

因此不難推測,努爾哈赤去世後,八旗貝勒中,如果通過武力解決汗位問題,代善的勢力最大,獲勝的機率最高。可是正當各種勢力爲空出的汗位摩拳擦掌的時候,最有可能繼承汗位的大貝勒代善,作出了一個使人意想不到的但是又十分明智的決定,他提議自己不參加這場角逐,主動推出四貝勒皇太極爲新汗。

清朝有鐵帽子王12個,禮親王的地位爲什麼是最高的? 第2張

在最高權力面前不受誘惑,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代善是出於什麼原因而做出這樣的決定的?這就不得不說代善以大局爲重的胸懷,和貴在有自知之明。

代善清楚,他的實力最強,威望最高,如果一心要繼承汗位,其他貝勒不會也不敢起來反對。但是,他對幾個弟弟的性格、抱負、才幹、實力和當時的國情,也同樣十分清楚,深悉這個新汗肩負的擔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爾泰桀驁不馴,皇太極胸懷大志,阿濟格剛強好鬥,多爾袞雖小,也不願甘爲人下,何況還有父汗宣佈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自己沒有力量將他們制服,使他們如同汗王在世那樣聽從管轄。

而且,半年前兵敗於寧遠城下,士氣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了遼民的強烈反抗,田園荒蕪,百業凋敝,糧食奇缺,物價騰貴。外部局勢同樣也十分嚴峻,遼東巡撫袁崇煥利用寧遠大捷,廣修城池,訓練士卒,欲圖乘機反攻,收復失地。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聯明反金,喀爾喀五部諸貝勒心懷二意。朝鮮久欲助明反擊,支持明平遼總兵官毛文龍。

這種內外交困的艱難重任,代善自認擔當不起,他的左右手嶽託、薩哈廉也非常明白。放眼後金國,能擔此重任的只有皇太極,因此,代善和嶽託、薩哈廉等人極力推薦皇太極繼承汗位。

有了代善的支持,加上自己又有兩黃旗,自然沒有任出來反對。代善推立賢君的決策,穩定了動盪的形勢,保持了皇族集團的統一和團結,使後金能夠革除弊政,克服困難。代善爲鞏固、安定愛新覺羅江山,建立清王朝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崇德元年,皇太極建國大清,封代善爲和碩親王,位居諸王之首。正是代善以大局爲重,甘願捨棄汗位,所以他贏得了滿洲貴族的乃至歷代清帝的尊重,將禮親王定爲“大清第一王”也是實至名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