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明朝養老制度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老”問題更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西漢禮學家戴聖曾經就提出過要建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大同社會的構想: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戴聖的想法受到了後世諸多君王的推崇,爲了實現這一設想,從西漢開始歷朝歷代的君王們頒佈了各式各樣的養老政策。到了明代的時候,朱元璋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關於“養老之政”的相關制度。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一、"以孝治天下"的朱元璋:要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朱元璋出身貧寒,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元末社會動盪,天下烽煙四起的時候。

在他十六歲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奪走了他父母和大哥的生命,這件事對朱元璋而言是個巨大的打擊,在他此後的人生裏關於無法奉養父母而產生的遺憾始終徘徊在他的心中。

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君王往往更懂得民生疾苦,當上皇帝后,朱元璋立志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再在別人身上發生,爲此,他制定了"以孝治天下"的國策:要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詔:“詔民年七十之上者,許一丁侍養,與免雜泛差役。”(《大明會典·卷八十》)

這條人性化的政策,朱元璋是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的,他了解農耕時代絕大多數人吃穿用度全靠田地上的收成,家裏有70歲以上老人者,國家免除家中一人的差役,便可以讓百姓有更多精力從事勞作,如此就可以多賺一點財物去奉養自己年老的父母。

注:雜泛差役,指的是朝廷依據民戶家中人口、錢財的多少,要求民戶以勞動的形式來繳納不同份額的稅賦,張居正改革後,可直接用錢財代繳。

這條政策是朱元璋實現構建老有所依的福利社會的開端,在朱元璋的設想中,他知道光靠子女種田來撫養老人效果並不好,因爲如果某年收成不好,那全家人都會跟着餓肚子。

於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九年又下令:“今特命有司存問於高年,恤鰥寡孤獨者必得其所,篤廢殘疾者收入孤老,歲給所用,使得終天年。”(《明實錄太祖實錄》)

在這條新頒佈的政策中,朱元璋增加了兩條新的養老措施,第一條是定期給老人發放米、糧、絲綢、棉絮這些生活物資,第二條是修建養老院,由朝廷出資照顧那些沒有子女照顧的老人。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第2張

同時,爲了讓官員盡心爲百姓服務,朱元璋在關心完老百姓後,又給官員們提供了便利:凡官員父母年七十以上,許令移親就祿侍養。

這條措施有利於解決官員工作期間,不便盡孝的問題。

從上述舉措來看,朱元璋考慮的面很廣,基本涉及了各個階層所遇到的養老難題。

二、明代推行養老制度的具體措施:免除老人徭役、國家每月發放生活物資、朝廷開設養老院,對於貪墨養老福利、不作爲的行爲,朝廷還會嚴懲不貸

明代的養老制度,分爲兩個部分,一是執行,二是監察。

朱元璋曾經在南京城外建設了一批“養濟院”(養老院),作爲即將推行的養老制度的試點工程,進入養老院的標準是:身體有殘疾、無人供養、家中貧困。

試點的結果,令朱元璋相當滿意,這一政策隨即便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

落實到全國後,由於養老院容納的人數有限,地方部門便需要對地區上的人是否符合入住標準,進行排查審覈。

某些不符合條件的人,爲了進入養濟院接受朝廷的供養,他們買通審覈人員,私改了自己的年齡、財產狀況。

對於這樣的人,朝廷的態度相當堅決:嚴懲不貸!

不光進入名單的人會被除名,審覈人員也會連坐撤職處理。

以至於後來,審覈人員還將入住者年齡在70歲以上的人劃分爲不同小組,然後由小組成員和審覈人員共同監督,不符合條件的人,立馬取消入住資格。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第3張

如果沒有入選進養老院,也無需擔心,明代朝廷會免除老人及其一名子女的徭役,並且還會按照年齡段的不同,每月提供保障老人生活所需的物資。

通常情況下,朝廷給的待遇是年滿八十的人,每月發放“米五斗、肉五斤、酒三鬥”,除此之外,每年還有額外的“禮物”,以天順八年爲例,天子就規定提高給老人的年待遇:詔凡民年七十以上者、免一丁差役,有司每歲給酒十瓶、肉十斤。八十以上者、加與綿二斤、布二疋。九十以上者、給與冠帶。每歲設宴待一次。百歲以上、給與棺具。

明代一斗約爲現在18斤左右,每月90斤米、5斤肉、54斤酒,這樣的規格足以滿足一名八十歲老人生活所需了。

但正是因爲明代養老待遇很好,這也滋生出了貪污養老福利的現象,例如有的地方官虛報名額,用逝者的身份領取福利。還有的官吏修改家人年齡,領取福利。

成化十六年,便揭露了這樣一起貪污養老福利的犯罪事件,當年戶部上了一份奏摺,上面提到:順天府宛平、大興二縣收養孤老七千四百九十餘人,歲贍糧二萬六千九百餘石,布如人數。近有司不能稽察或任意侵欺,奸弊百出,使孤貧不蒙實惠及濫收冒支者亦多。(《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二百六》)

順天府掌京畿之刑名錢穀,天子腳下,京城附近竟出現如此嚴重的貪污事件,這也提醒了明朝政府高“養老福利”固然出發點很好,但具體落實的時候百姓卻不一定能夠享受到。

震怒之下的天子,責令順天府、督察院必須嚴查相關人員,並且嚴懲不貸。事後,事發之地的十名縣官全部連坐論罪,三十名府衙人員停俸處理。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第4張

正是在這種對於貪污養老福利的行爲零容忍的態度之下,明朝的養老制度才得以推行開來。

三、明代建設老有所依的福利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百善孝爲先”,朱元璋推崇孝道,建立“老有所依”的福利社會,一方面是想彌補無法回報父母的遺憾,另一方面便是想建立一個和諧安定、長治久安的大明王朝。

1、明代強調“以孝治天下”的文化理念,有利於弘揚“孝順”老人的良好風氣,形成以養老敬愛爲榮的社會風俗;

洪武三年,朱元璋在推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時,曾經說過:“人情莫不愛其親,必使之得盡其孝,一人孝而衆人皆趨於孝,此風化之本也。”

朱元璋認爲,孝順老人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這樣的人他首先知道感恩,其次他能勇於承擔起身上的職責。這樣的人,不論是爲官,還是當普通百姓,他都能展現出對社會有益的一面。

在古時候,老人往往是宗族裏德高望重的存在,他們辛勤半生,用自己的力量建設美好家園,這樣的人無疑於國於家都是有功的。

明代政府爲這些老人提供物質、精神上的優待,一方面是對他們所作出貢獻的肯定,另一方面便是爲年輕人樹立一個積極正面的榜樣。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第5張

2、明代推行的“老有所依”的政治主張,強調老人在到達一定年齡後,便可以享受到國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物資補助,這一政策能夠減輕百姓的養老壓力,有利於維持社會的穩定性;

古代社會,絕大多數人依靠耕田種地爲生,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當年的收成。

相對於人口基數而言,田地份額是有限的,細分下去,分配到每戶人家的田地面積並不大,過了三代人之後,相同面積的田地便只能勉力維持一大家人生存。

在缺少收入來源的明代,中年人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撫養老人的話,他面臨的生活壓力便相當大。此時由明王朝出頭,通過免除老人子女的徭役、國家發放物資的方式,來解決百姓“養老”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生活壓力。

3、明代推行養老政策的經驗,對於後世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前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明代在吸取前人的經驗上,設計出了一套符合自己國情的養老制度,這些制度放到現在來看,雖然有些過時了,但它對於我們的先輩建立、完善養老制度卻有着相當重要的價值,它是明王朝留給後世非常寶貴的財富。

甚至於,明王朝處理養老制度推行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問題的經驗,放到現在依然能給我們一些啓發意義,幫我們減少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明朝養老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以孝治天下 第6張

總結

明朝十分重視養老問題,他們通過施行一系列養老政策構建起了相對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爲解決古代老年人“養老”難的問題邁出了一大步。

明朝推崇養老敬老精神的做法,有利於營造良好的道德風氣,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資料:

【1】《禮記·禮運篇》

【2】《明史》

【3】《明實錄》

【4】《日知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