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名將樂毅的一生都有哪些歷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戰國名將樂毅的一生都有哪些歷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諸葛亮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不可否認諸葛亮跟隨這位名師學到了很多治國安邦的知識,但後來諸葛亮取得的成就和在歷史上的名聲地位,卻和他這位師傅算得上雲泥之別。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管仲是中國第一名相,後來的藺相如、蕭何、曹參等雖說名噪一時,但相比管仲的歷史地位,的確欠缺了一些。諸葛亮自比管仲,不管是不是吹牛,以“相中之王”爲標杆,總歸符合正常人性,畢竟定目標、吹牛皮往往都與最好的相比,與第二、第三相比沒什麼意思,但諸葛亮自比樂毅,就讓人有些費解了。

諸葛亮之前,中國歷史上將星璀璨,比如春秋戰國時的先軫、孫武、吳起、孫臏、白起、李牧等等,每一位都立下不世之功,讓後輩欽佩不已,後人談及先秦名將,樂毅肯定在五名開外。然而,諸葛亮在武功方面,沒有選擇孫武、孫臏、吳起等人爲偶像,反而選擇了不算出名的樂毅,那麼在諸葛亮眼裏,樂毅纔是諸葛亮之前的第一名將,還是樂毅另有不凡之處?

欲要了解這一問題,先來看一看樂毅的歷史。

戰國名將樂毅的一生都有哪些歷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樂毅出身將門世家,先祖樂羊本是宋國人,後來投奔魏國,成爲國相翟璜的門客,得到魏文侯的賞識,併成爲攻打中山國的統帥。中山國號稱戰國第八強,並非魚腩之國,而魏國當時剛剛改革,還不算多麼強大,因此樂羊當時面臨的局勢是敵強我弱、敵衆我寡,於是就實行緩兵之計,二年沒有動。國內獲悉之後,羣臣誣告樂羊通敵。樂羊還真有可能通敵,因爲樂羊之子樂舒殺死了相國翟璜之子翟靖,然後逃到中山國,所以羣臣認爲樂羊通敵也不能算沒有根據的誣告。

就在這時,中山國見樂羊遲遲不退兵,就殺死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爲了表忠心,就坐在軍帳內端着肉羹吃了起來,將一杯全部吃完。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08年),樂羊大敗中山軍,攻佔中山國,中山國就此被第一次滅國。之後,魏文侯將樂羊封在靈壽,於是樂氏家族就在靈壽安家落戶了。由於樂羊吃兒子的肉,讓魏文侯認爲樂羊連骨肉親情都沒有,於是從此不敢重用。

三十年後,中山國王室後代中山桓公,拜樂舒之子樂池爲將,並擊敗魏國,中山國成功復國。樂池在中山國政壇上活躍了四十年,爲相36年,樂毅是樂池的直系後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實力大漲,找機會滅了中山國,於是樂毅成了趙國臣子。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有人推薦他在趙國做官,樂毅有沒有在趙國爲官不知道,但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宮之後,樂毅就投奔了魏國。

戰國初期,魏國非常強大,經過魏文侯、李悝、吳起等變法,魏國可謂是戰國第一強。但孫臏在馬陵之戰中一舉消滅魏國十萬精銳,魏國從此淪爲二流,到了戰國晚期,魏國已經屬於三流國家,典型的任人宰割的弱國。樂毅的選擇很有意思,不繼續在趙國尋找機會,也不投奔強大的秦國、楚國、齊國,而選擇了弱小的魏國,成了魏國的官員。

然而沒過多久,樂毅擔任魏昭王的使者出使燕國,當時燕昭王正在搞改革,禮賢下士重視人才,時刻厲兵秣馬準備向齊國復仇,遇見樂毅之後,就邀請樂毅在燕國工作。燕昭王之前,燕國爆發子之之亂,內部混亂得一塌糊塗,讓本就弱小的國家雪上加霜,齊國趁機打敗燕國,攻入燕國都城,中山國又趁火打劫。總之,燕昭王繼位之初,戰國七雄中燕國與韓國一樣,都屬於墊底的角色。這麼一個弱小的國家,在戰國亂世中一般很難激起什麼水花,也很難吸引樂毅纔對,但樂毅偏偏接受了燕昭王的熱情邀請,成了燕國的亞卿。

後來,樂毅統帥燕軍,奇蹟般地連克齊國七十餘城,幾乎滅掉了齊國,創造了戰國第一軍事奇蹟。秦始皇滅六國之前,戰國七雄互相爭鬥的200餘年中,除了樂毅攻齊之外,沒有一人能做到幾乎滅亡一國的程度,連白起都做不到。更何況,馬陵之戰後,齊國與秦國並稱兩霸,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

戰國名將樂毅的一生都有哪些歷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第2張

對於樂毅,燕昭王非常信任,知道樂毅圍困齊國最後二座城池不打是在爭取齊國民心,但燕惠王上臺後卻猜疑樂毅,導致滅齊功虧一簣。如果不是燕惠王猜疑樂毅,齊國應該就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倒下的國家,吞併齊國之後的燕國立馬會成爲第一強國。而燕齊東臨大海的地理位置,沒有後顧之憂,只要向西向南穩紮穩打,最終極有可能統一華夏。

可以說,從春秋戰國名將的戰績上看,樂毅以弱擊強、幾乎滅亡齊國的戰績堪稱第一,即便吳起、孫臏、白起、王翦、李牧等都比不了。所謂戰國四大名將,其實是戰國後期、強秦與六國作戰過程中涌現的四大名將,並不是涵蓋戰國所有名將,因此戰國四大名將中沒有樂毅,不代表這四人能力、戰績超過了樂毅。

瞭解了樂毅的歷史,就能理解諸葛亮爲何推崇樂毅了。

首先,戰國七雄當中,燕國、韓國、魏國都是姬姓國,但燕國是召公後代,周初分封的諸侯國,正宗的周王室後代,比韓國、魏國還要正宗一些。樂毅輔佐燕昭王,最初目的未必是爲了恢復周室江山,但對諸葛亮而言卻可能有另外的解讀,即將樂毅投奔燕國視爲恢復姬姓江山。我們都知道,隆中對中就有諸葛亮對恢復漢室的信心,“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北伐時一直打着恢復漢室的旗號,因此諸葛亮內心深處一直希望恢復漢朝皇權。從這一點來看,樂毅輔佐姬姓燕國符合諸葛亮的價值觀。

其次,樂毅有一個英明的主公,禮賢下士待他以誠,野心勃勃雄才大略,這是樂毅能夠施展一身才華的重要前提。在諸葛亮眼裏,他與未來主公的關係,猶如樂毅之餘燕昭王。事實證明,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多次親自上門拜訪,表達恢復漢室的願望或野心,最終打動了諸葛亮。

戰國名將樂毅的一生都有哪些歷史故事?他的才能如何? 第3張

第三,樂毅的軍事奇蹟是“以弱勝強”、“反敗爲功”,率軍弱小的燕國幾乎一舉滅掉了強大的齊國,簡直就是奇蹟中的奇蹟,這種不世之功很容易讓年輕的諸葛亮神往。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雖爲一介布衣,但是學貫古今,渾身洋溢着年輕人的豪氣與銳氣,可謂有着凌雲之志。諸葛亮與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遊學時,評價三人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而“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其他三人僅可爲刺史郡守,顯然諸葛亮笑而不語的背後,就是自認爲是社稷之器。可見,當時諸葛亮志向遠大,也非常自信,立下建立驚天偉業的志向。

出山之前,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公孫瓚等都雄踞一方,唯有劉備一無所有,乃至只能寄居他人門下,投靠曹操、孫權建功立業偉大,還是投靠劉備建功立業偉大?毋庸置疑,只有投靠劉備這種連地盤都沒有的主公,才能建立驚天偉業。由此也可見,從諸葛亮自比樂毅來看,註定了他不可能投奔曹操、孫權等這種已經成型的勢力。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執掌蜀國,很多地方都模仿管仲與樂毅,希望能像這兩位一樣建功立業,但可惜的是,諸葛亮用兵雖多,立下的功績卻並不大,更是遠不能與樂毅相比,這可能是諸葛亮一生的遺憾吧。唐朝杜牧在《蜀相》一詩中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道盡了諸葛亮的遺憾。

筆者認爲,不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自比樂毅”這一點,給我們留下兩個啓示:一是樂毅應該是戰國最被低估的名將之一,諸葛亮眼光獨到發現樂毅不凡,二是諸葛亮少年立志,一生實踐志向,雖敗猶榮。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