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漢朝時期韓信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在漢朝時期韓信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韓信是漢軍中戰功最大的將軍,他曾經可以左右天下政局,但拒絕了蒯徹反叛遊說,最終被漢室的最高當權者殺害,韓信三族受滅。應了那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老話。

在漢朝時期韓信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01

剝奪軍權

韓信在垓下指揮幾十萬大軍圍殲楚軍,戰鬥剛一結束,劉邦即馳入軍營,奪其將印。前202年二月,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改封韓信爲楚王。

韓信是漢軍中最善用兵、軍權最重,因而也是劉邦最不放心的將軍。大約一年之前,韓信攻取了齊國,要求劉邦封他爲假齊王,以便鎮撫齊民。

劉邦怕拒之生變,也爲拉攏韓信,遂封他爲真齊王。當時韓信“爲漢則漢勝,和楚則楚勝”,劉邦是不得已才這麼做的。

02

治罪無果

韓信在北方經略數年、震懾民心,齊國又地處偏遠,劉邦不願讓他再齊王。當時漢朝準備在雒陽建都,劉邦以熟悉楚地風俗爲名,將韓信改封爲楚王,將其調離數年經營之處,置於國都不遠之地,應該是意味深長的。

次年底,有人報告楚王韓信謀反,劉邦採納陳平的僞遊雲夢之計,假託說劉邦要來雲夢巡視、會見諸侯。韓信在劉邦到楚國陳地時前去拜見,即被安排好的武士縛綁。

楚將鍾離昧過去與韓信關係較好,項羽死後他回到屬於楚地的家鄉伊,私下裏投靠韓信,劉邦曾下令速捕。

韓信在雲夢的陳地拜見劉邦前,想殺掉鍾離昧以討好劉邦,鍾離昧知情後大罵韓信,自刎而死,韓信持其首級去見劉邦,沒想到自己反被摘拿。

殺鍾離昧之事既說明韓信有討好劉邦之心,並無反叛之意,也說明他們君臣關係已經有些反常,連韓信自己也感覺到他必須靠殺友討好維來持。

在漢朝時期韓信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劉邦縛綁韓信裝入後車,帶至雒陽,沒有找到反叛的證據,遂放免其罪,貶爲侯,帶他到長安。韓信知道劉邦嫉恨自己的能,常有怨望之心,稱病不朝。

偶爾也與劉邦談論各人的用兵能,但仍然自負頗高,認爲自己統兵多多益善,也羞與樊噲等將爲伍。

03

身死族滅

前196年,劉邦率兵去北方代地平息陳稀反叛,韓信稱病不曾隨從,據說他與家臣謀劃,想假冒詔令放出官府的罪犯和奴隸,調發他們去襲擊呂雉和太子劉盈。事情被一個叫欒說的門客之弟所告發。

呂雉與蕭何商議,假稱劉邦派人自代地返都來報告陳琋被抓獲處死的消息,讓列侯羣臣都去朝賀。蕭何甚至給韓信傳話:“你雖然有病,還是勉強入宮朝賀一下。”韓信一進官,呂雉便讓武士綁了韓信,將其斬於長樂官鍾室,隨後誅滅其三族。

04

微妙的漢朝君臣關係

漢朝君臣們根本上不能擺脫社會歷史的支配,在他們當時所創建的國家政權體系中,最高權力的執掌者即享有最高的利益和尊榮,而權力和義務處於巨大的反差狀態,掌握無限權力的人可以不承擔任何義務,又具有隨時剝奪他人各種利益的權力,並且還是世代承襲的。

最高權力的巨大誘惑使許多接近它或有可能取得它的人總願意爲它鋌而走險,有些甚至會僥倖成功。

在漢朝時期韓信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比如劉邦曾在平叛的陣前詢問王英布何苦要反叛,這位刑徒出身的諸侯王簡單地回答他:“想做皇帝罷了。”英布的回答是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最大禁忌,但也反映着頂端社會階層的深層慾望。

由於這一原因,最高權力位置上的人對自己的臣屬就有一種天然的警覺和戒備。他們需要各層級的臣屬共同支撐政權體系,同時又要防備臣屬們對該政權體系的顛覆,那些擁有武裝力量主觀能力上乘的臣屬尤其會成爲提防的對象。

奪取政權的時候,君臣們有共同的敵人,他們齊心協力,互相支持,君主唯恐臣屬征戰攻能力不濟;奪取了政權之後,沒有了共同的敵人,雙方成了同一政權體系中各自權力的相互威脅者。

保持權力的正常慾望必然使他們之間風聲鶴唳、互相疑忌,君主在雙方的關係中憑藉絕對權力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他們唯恐那些有戰勝攻取能力的臣屬,折其羽翼或除其人身符合君主追求權力穩定、保持自身安全的需要。韓信就是這種矛盾這種機制的犧牲品之一。彭越、英布等人的命運也是這樣。

05

兔死狗烹的悲劇

韓信曾經爲劉邦攻取過半壁河山,又組織和指揮了最有決定意義的垓下之戰,的確是漢朝創建中最大的功臣。但正因爲他兵才蓋世,因而在諸侯國存在的國度裏,他又必然成了威脅國家安全最大的隱患。

劉邦對他貶王爲侯,拘至長安,要害在於除其封地、奪其兵權,仍然給其侯爵的上等人待遇,使他保有倨做自矜的資格,從維持政權穩定的角度看,對他尚不是很壞的處置。

在漢朝時期韓信佔據着什麼樣的地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4張

刻薄殘忍的呂雉在劉邦平叛外出之時,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官斬殺,並滅三族,實在大大超出了“權力防衛”的範圍。

韓信曾在能左右天下政局、影響漢軍勝敗的齊王之位上拒絕了武涉、蒯徹的多次反叛遊說,心中常感念着漢王解衣推食的知遇之恩,不曾猶豫地支持了剿滅楚王的垓下之戰,幾乎爲漢室奉送了一個天下。

但漢室卻給了他個人遠不及楚將項伯、項佗及一般將土的悲慘結局。而且,一位曾軍威天下、舉世無雙的軍事大家在自己的封國裏被擒拿,又被不睹戰馬的女流所騙斬,陰溝裏翻船,人生的冤屈和惋惜莫大於此。

當年蕭何在漢中追還韓信,將他薦於劉邦,送他踏上成功之路,最後又是蕭何誑騙他入宮被斬。這種“成事也何,敗事也蕭何”的悖謬現象正是最高當權者掌權前後因目標任務不同而在用人方針上發生重大轉折的突出反映。歸根到底,韓信等英雄們是被他們爲之獻身的政權體系所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