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他的身上有哪些爭議?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他的身上有哪些爭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楊炯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作爲中國文化史上的高峯時期,唐詩的崢嶸從"初唐四傑"開始展露。

宋之問在《祭杜學士審言文》中提到"……後復有王、楊、盧、駱,繼之以子躍雲衢。"首開"王楊盧駱"並稱的先河。及至杜甫在《戲爲六絕句》中盛讚"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四傑"的文壇地位正式鼎定。

圍繞着"初唐四傑"的讚譽之多,不再贅述,批評之多,也不勝枚舉。然這四位之中最飽受爭議的人物不是王勃,卻是楊炯。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他的身上有哪些爭議?

01

"四傑"橫空出世本是一段佳話,但楊炯的一句"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令文壇沸議。

盧照齡比楊炯大了二十多歲,兩人名雖並稱,實乃前後之輩。楊炯若是由於年齡生出愧不敢當之感,尚可以理解。只是王勃森秀,一個"恥"字不僅顯得楊炯輕狂,似乎還透露出一股厭憎之情。

於是在衆多人的第一印象中——楊炯與王勃的關係不太好。

衆所周知,楊炯乃是神童出身,年僅11歲就已在弘文館中學習,但卻等了16年才被"分配"。在楊炯待制弘文館期間,王勃恰巧在長安擔任侍讀。一在官學,一在王府,年歲相當的兩位俊才毫無疑問地相識結交了。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他的身上有哪些爭議? 第2張

長安的短暫交往,令王勃對楊炯推崇至,"有弘農公者,日下無雙,風流第一。仁崖知宇,照臨明日月之輝;廣度沖襟,磊落壓乾坤之氣。"

楊炯對王勃怎樣呢?王勃因檄雞文被逐出沛王府去蜀中游歷,困境之中楊炯依然前來造訪,爲他帶來心靈慰藉。王勃溺亡,楊炯在寫作《王勃集序》時悲痛不已,潸然攬涕,"三都盛作,恨不序於生前;七志良書,空撰得於身後。"

因此,一個"恥"字的誤會大了!後世文人紛紛站隊——張說、崔融力挺楊炯,陸時雍、鍾惺則推重王勃。其實王楊二人以平輩論交,"恥"字雖有爭鋒之意,不甘之情,卻絕無輕視之嫌。區區一個"恥"字也決然阻擋不了兩個人的互相欣賞、惺惺相惜。

02

酷政之爭始於人品之爭,而楊炯的人品之爭始於張說。

張說在楊炯赴任盈川時寫了一篇箴銘送別。文中的勸誡"才勿驕吝,政勿煩苛"在許多人看來似乎成爲了楊炯爲官殘暴的鐵證。

事實上,武則天爲了奪權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當時的朝堂外鬆內緊、暗藏危機,作爲至交好友的張說,寫作此文的用意是爲了警示楊炯不要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而成爲酷吏。

自楊炯赴任後,不僅既無酷刑,也無暴政,反而爲官清廉,深受愛戴。盈川縣所在地現今仍然保存着百姓自發捐建的楊炯祠,並且香火鼎盛。甚至於流傳出楊炯爲了求雨,縱身躍入枯井而死,翌日枯井溢水,而其屍身浮於水上,面容如生的民間傳說。

由此,《舊唐書》中"炯至官,爲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榜殺之。"的說法就格外地耐人尋味了。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他的身上有哪些爭議? 第3張

這就不得不談唐朝的選官制度——雖有科舉取士,但仍沿行蔭庇之制。似楊炯這樣的天才,在弘文館磋磨了16年才能補任一屆末品小官,而許多貴族子弟卻能因蔭庇而位居高官。

於是對那些尸位素餐、貪贓無能之人進行口誅筆伐便成爲了楊炯天然的政治立場。

文壇大家楊炯打起口水仗來不僅絕不含糊,而且犀利得很,"將驢刻畫頭角、修飾皮毛便成了麒麟,但是脫掉了麒麟的外皮,其本質依舊是頭蠢驢。"

可想而知聽了這樣的挖苦,那些朝官們該有多氣憤。於是這些朝官也罵楊炯,"酷政、爛殺,還在府內的亭子裏掛滿匾額自賣自誇,周圍的人都要笑掉大牙了。"

沒錯,楊炯就是這麼剛,並且一剛到底了。就連宋之問都歎服道,"唯子堅剛,氣凌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

除了個人性格與爲政理念之外,楊炯被污衊爲酷吏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是他的文學理念了。

在古代永遠不要試圖將文學與政治進行切割,須知文壇即政壇!

03

初唐文壇繼承了齊樑文風。什麼原因呢?唐朝初建,位高權重的文人如魏徵、虞世南、許敬宗等都是樑隋文人出身,文壇之風不免爲其左右。

齊樑文學早期提倡"麗而不浮,典而不野"的創作理念,隨着幾代研習又提出了"屬文好爲新變,不拘舊體"的主張。於是就誕生了有"新體"之稱的宮體詩。

宮體詩偏好華麗的詞藻與工整的對偶,着重追求聲韻之美。隨着不斷髮展,漸成精雕細琢、纖巧靡豔之文風。

楊炯天賦才華,卻徒有名氣,而無地位,又暢想着建功立業,心中自有一番不甘與豪情,因此自然瞧不上軟綿綿的宮體詩。於是,在宮體詩尚屬主流的時候,他就已經覺醒了改革文風的意識。

《王勃集序》可以說是楊炯反對齊樑文學的一面旗幟,集中闡述了他的文學理念與革新思想,"嘗以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爲雕刻。糅之金龍玉鳳,亂之朱紫青黃……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

守舊派對此自然十分反對,他們極力地否定楊炯的詩文,譏他"浮躁淺露""輕薄爲文",並於史書丹青之中極力抹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楊炯,用他發自肺腑的剛健豪情奠定了整個盛唐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