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中,明代是一個很重要的折中時期,也是世界歷史發生轉變的重要時期。十五至十七世紀是西方著名的"大航海時代",它們把世界的東方和西方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從而真正的形成了意義上的“世界觀”。

在中國,正是這種世界觀才大一統了國家,在發展日益見長的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多表現在商品銷售與市場經濟的表面上。面對西方的商人與養殖戶的往來,當時的中國政治與民間體系被迫做出了相應的迴應。就是這些迴應,才構成了明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發展趨勢。

一、明代的主要外交政策擁有怎樣的內容和特點?

在明代,朝貢體系確實在當時是和外來國關係友好的墊腳石。不過在近現代以來,人們一直詬病明代外交體系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明代政府在這一段外交方式中,把自身形象樹立的太高了,“天朝上國”或“宗主國”等高級地位都是明朝的特點,把來往的其他國家,都作爲“附屬國”的地位來交往。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第二種原因就是,在明代朝貢體系下的外交中,是一種在經濟交換上得不到同等的活動。外國供奉的來朝貢品,經濟價值都有限,而明朝的賞賜品,價值都遠超出外來國貢品的經濟價值。

我國封建社會進入近現代的時期,由於西方強烈的侵略戰爭,再加上自身的發展十分緩慢,所以已經陷入了任人宰割的無能時期,在西方和日本的眼中,中國當時是一個非常無能的國度。就是在這種觀念下,才導致一些西方人和日本人在討論中國時——尤其是以前——明代的朝貢外交體系這一話題時,他們帶有蔑視並且先入爲主思考來討論。他們嘲笑明代的朝貢外交體系,是一種不切實際、自以爲是救世主的虛幻幻想。

長此以往,在20世紀時,就連中國學術界都普遍向西方學習,學習西方的治國方針,中國的另一部分學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明代的這種想法。他們會帶有蔑視和嘲笑的學術觀點去評論明朝。因此,近現代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學者,他們對於明朝朝貢體系見解,都存在着一種殖民主義的語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時期的英國“日不落帝國”的政策,還有後面的美國“霸權主義”政策,而美國很少受到後世的蔑視和嘲笑。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第2張

在後期,日本對明朝沿海地區的騷擾,爲明朝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卻也在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明朝政府對日本和別的國家,採用了具有長遠計劃的對應政策,那便是在對外實行優渥寬待、“厚往薄來”的政策。

與此同時,與明朝相關聯的內政,也實行了相對比較嚴格的禁止令:“交通外夷”的政策一說。這也就是後期我們常說的明朝海禁。但實際上,明朝海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閉或禁止海外貿易的行爲。明朝海禁,它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海峽禁止私人出海貿易,不允許個人的船出海。

二、縱觀世界形勢,明朝的販海政策轉變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像一些著作或者電視劇中有寫出明太祖朱元璋“片板不許下海”的禁令。但是我們查閱文獻,並沒有找到朱元璋所下的這條命令。所謂的“片板不許下海”是明朝海禁時所使用的官語。在明代的海禁中,他們主要是針對日本國的挑釁和騷擾搶奪,就是所謂的“海盜”騷擾,明朝在設定此令時,就是考慮了大家的生存現狀。

明代當時的這種爲了防海盜而設置的海禁,對同一時期的海外貿易來說,它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爲在15世紀以前,東方國家和地區都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國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時期,商業和海外貿易在人們的生活中佔的比重相對比較微弱。而此令的規模也是有限的,它的交易場很大,但是周圍空蕩的小地區還是管理不到的,所以當時人們還可以下海捕撈,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第3張

因爲當時的歐洲人已經侵佔了東南亞和我國的沿海地區,所以這段時期的海外貿易,客觀點說就是東西方爭地方貿易權的一次競爭比賽。明朝的沿海商人們,在積極進取的對抗着外來者,在東西海洋內擴展自己的勢力。共同爭奪海上貿易的所有權。

研究表明,明代後期東南亞海上貿易的所有權還是在自己這邊的,在17世紀後,中國的商船已經遍佈了整個東南亞地區,它們從事着各項交易來往,東西海域的貿易權利,還是掌握在我們中國商人手中。

在明代中後期,明朝政府放鬆了民間的一些販海行爲,同時明朝政府也加強了海上防盜的海洋規章制度,卻沒有很大的改變。這就間接的導致了明代朝貢體系漏洞,民間運貨到東西洋,不僅是各個通道還是民間的販海行爲。都要受到政府的壓制,民間與政府之間,始終不能合作,爲“海上絲綢之路”出一份力。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第4張

受到政府禁海令的壓制,明代東南沿海的商人,不得不採用偷雞摸狗的方式進行販賣。在歐洲中世紀時期,西方的海上商人們普遍都會採用亦商亦盜的形式來作爲武裝進行貿易。

他們具有很強的掠奪性,因爲他們的心性都比較大膽敢做。不一樣的是西方種殖民族的海盜行爲就可以得到本國的支持。東南海商人的武裝貿易,雖然能夠在明代後期的歷史空間中有所發展,但隨着王朝的更換和環境的改變,他們的武裝還是不能長久發展。

東南海海洋商人在後來,也沒有形成一支能與西方種殖居民相抗衡的力量。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實,就會發現,這不正是中國海峽商人逐漸失去、東南亞海上貿易權的重要過程嗎?

三、淺析明朝一系列外交政策體現了怎樣的核心價值觀

明代朝貢體系雖然處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的和平地域內,但是這種在政治層面的外交政策,通常都會遺忘了深一點層面的外交交流方式。這種帶有政治方式口吻的外交政策,終有一日也會隨着政治的變動而產生變化。政治外交基本上都是有好處的,卻缺乏長遠的過程。因此到了17世紀之後,中東的政治策劃發生了變化,中國對南亞以及西亞還有整個中東的影響力,已經在慢慢衰退。

中國民間海洋商人的行爲,讓他們擁有了東南沿海海商人所具備的強大生命力和在惡劣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這兩個能力讓他們的貿易活動堅持到底。尤其是在對外移民這方面,他們有着不斷髮展擴大的趨勢。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第5張

中國移民的向外擴展,直接讓中華的主要內容的文化,也跟着移民散發到了華僑所到的各個國家,讓中國的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發展。從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結果來看,結果是讓他們很滿意的。明代後期對中國文化對外發展有兩個層面和兩種途徑,那就是由西方傳達還有中國上層社會知識分子,來進行翻譯後傳播到歐洲以儒家思想爲核心的城市。還有讓沿海商民遷移海外,之後進行傳播過去一些民衆的生活方式。

18世紀之後。伴隨西方主義革命的大獲全勝和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功。“歐洲中心論”的文化已經在西方成爲了核心價值觀。所以歐洲的政治家和學者已經失去了,對中華文化的那種好奇與一顆敬畏之心。

後期大概已經沒有西方人承認他們的文明思想跟中國額儒家文思想有任何交集。從18世紀後,儒家思想爲經典爲核心的意識已經在整個世界格局,影響力急速下降,對外傳播的信息也逐漸沒有了動靜。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怎麼樣的?簡析明朝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 第6張

反觀由沿海商民帶到海外,傳播的一般民衆生活方式,它們在一段艱難的困境中傳承了下來。而中國商民向海外遷移的動作,隨着兩個國家的交往擴大和資本市場的合併,數量也是不計其數。中國在很多年海外移民的艱難掙扎,已經在世界各地逐漸擁有了顯著成果的“唐人街”、“中國城”。這兩座城市可以說是最能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建築,這種彰顯了中國的建築,正表示了由沿海商民遷移海外之後所帶過去的中國文化的成功。從前被人們所遺忘的由沿海商民遷移海外所傳播的一般民衆生活方式的基層文化發展,實際上已經成爲了18世紀後,中華文化向海外市場傳播的主要通道。

明代作爲這樣的一個核心國家,憑藉着自身並不優越的經濟與軍事優勢,還依然盡力的向四方傳播自己家族的文化,並且試圖用寬恕征服其他國家,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如果不是這樣做,那麼明代區域的和平是不可能如此長久存在的。

就是因爲從這樣的的國際關係出發去探索,明朝歷代政府才實施的安撫周邊國家,進行“厚往薄來”,以和平相處爲核心價值觀來對外朝貢體系的,這一定程度的表現了明朝作爲東亞區域大國的一種責任還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