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什麼時候?身份證是如何發展的?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什麼時候?身份證是如何發展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現在的生活處處充斥着現代化,智能手機代替了錢包、銀行卡、電腦、攝像機、照相機等一大堆物品,甚至連身份證都開始內置芯片了,現在僅憑藉着一部手機和一張身份證我們就可以走遍天下。智能手機是現代科技產物,但身份證的歷史就十分久遠了。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秦國,是商鞅發明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了加強對於國民的掌控,商鞅發明了一種叫“照身貼”的身份證明,要求所有秦國國民都必須領取照身貼,沒有照身貼的就被視作爲黑戶和間諜。

那麼照身貼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在一張打磨光滑的竹板上,將持有人的肖像簡單地刻畫,然後配以姓名、職業並加蓋官府的官印,就形成了我國曆史上最早的身份證。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什麼時候?身份證是如何發展的?

而且,秦國的照身貼,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唯一全民實施的身份證明,等到商鞅被清算之後,照身貼也隨着商鞅的身亡而泯滅,自此之後兩千年的時間裏,我國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就再也沒有擁有過證明自身的證件。

隋唐時代,朝廷爲官員製作了身份證明——魚符,並且還配備了裝魚符的魚袋,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這種高級的身份證明,就已經遠離了老百姓,成爲官員的獨有物品。

根據官員的等級和爵位的高低,魚符也從材質和樣式有着根本的區別,而且不同等級的魚符配備着不同樣式的魚袋。從王侯將相到基層小官,金、銀、銅、木等材質層層分明。

等到了宋朝的時候,魚符被宋朝用腰牌所替代,但魚袋卻得以繼續使用。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裏,官員們嫌棄腰牌累贅,所以只佩戴魚袋來證明身份,但不管怎麼說,這種身份證明依然和普通老百姓沒有任何關係。

到了明朝腰牌又變成了牙牌,象牙、金屬、獸骨和木材等多種材質,還在牙牌上添加了持有人簡單的履歷,進一步豐富了身份證明的信息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什麼時候?身份證是如何發展的? 第2張

雖然在清朝證明官員身份的過程中還添加了朝珠和官帽的樣式,但基本上整個明清時期證明官員身份的牙牌,已經和後世的身份證無限接近了。

但無論如何衍變,自秦國曇花一現之後,這些身份的憑證已經和老百姓無緣了,那麼我國古代老百姓如何證實自己的身份呢?

如果在自己的故鄉,那麼很簡單,憑藉着古代的保甲制度,普通老百姓根本不需要什麼憑證,鄉鄰的證明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最大的難題還是出門之後大家該怎麼辦?

在唐朝時期,對於那些正式的、官方的,有渡關文牒,西遊記裏唐僧所用的,就是大唐政府所實施的監管文牒,不過和歷史現實不同的是,雖然西遊記裏唐僧的渡關文牒上蓋滿了西天之路上的各國印章,但實際上當年唐玄奘西域之行屬於偷渡行爲,並沒有得到大唐朝廷的允許。

而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出行,大唐政府則實行了路引制度,它是唐朝之後歷代王朝所實行的,對於普通流動人口所監督的唯一手段。

而且路引上的描述也比較簡單,假如我們現代的某一個帥哥穿越到了古代,以當時官府的習慣,絕對會在路引上寫下這樣的描述:身材消瘦,面白無鬚。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什麼時候?身份證是如何發展的? 第3張

是的,就是這簡單的八個字,除非你的外貌有顯著的特徵,比如黑痣什麼的纔會特別加註,一般情況下,從路引上只能看到身材、膚色和有沒有鬍鬚之類的,至於帥氣的外貌,卓越的氣質之類的,只能說你實在想得太多了。

也正是這種階級歧視的行爲,使得“身份”這個詞,在古代成爲了衡量一個人所處的階級地位的專用名詞。有所得必有所失,因爲古代統治階級對於普通老百姓的輕視,就造成了一旦出現天災、人禍等大型災難場面,無數的百姓就開始背井離鄉,成羣結隊地滿天下流竄。

而每次王朝末期,當有人帶頭揭竿而起的時候,無數過不下去的老百姓就響應如雲,緊隨其後,形成規模龐大的農民起義。反正除了熟人之外,別人又無法判斷我的身份,打不了起義失敗之後,我依然逃回家鄉做我的順民,這就是老百姓最真實的心聲。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什麼時候?身份證是如何發展的? 第4張

小結:這也是爲什麼自步入現代社會之後,人們自我約束的能力就顯著提高了起來,一方面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都有了奮鬥的盼頭;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爲身份證的無形監督,讓大家自覺地約束着自己的行爲,不再像過去那樣爲所欲爲。

從社會的整體而言,身份證的變更和完善,對於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和諧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加強了普通人的自我滿足感,也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成爲了有“身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