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代身份證明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歷史總是會留下痕跡的,不管是人物故事還是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的東西,都會留下痕跡,讓後人不斷去研究分析,從而瞭解到前人的智慧與能力,並且通過這些簡單的研究,更加清楚明白古人的一些生活情況。

正是因爲歷史有跡可循,所以很多東西的發展,實際上都是有着一定的傳承性的,比如我們今天身份證的發展,實際上也有着傳承性。你以爲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人們就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是自己了麼?那你就太年輕了,實際上古人的智慧比我們想象得要多。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虎符的由來

相傳最早的類似於身份證的東西就是虎符,當時姜子牙爲了能夠更好管理軍權,從而發明了這麼一個東西,虎符顧名思義也就是一個老虎的形狀,不過這個東西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皇帝拿着,另外一部分由控制兵權的大將拿着。

倘若皇帝或者大將任何一方想要調動兵權,都需要拿着虎符去交接,只有兩半虎符能夠符合,才能交接兵權,要不然都是不允許的行爲,也許我們在看一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電視劇的時候,就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2張

不過這個時期的虎符,是一種權力和兵權交接的象徵性東西,與身份證還是區別很大的,因此到了秦朝時期,商鞅變法對身份證明這個東西進行了一定的規範統一,根據目前的史料記載來看,商鞅應該就是最早產生身份證明思想並且去落實的人。

商鞅的身份證與之前的虎符是不一樣的,他的身份證叫做“照身帖”,這種身份證是用一塊光滑的竹板,上邊刻上使用人的頭像以及籍貫信息,這種證件由官方同意發放,普通百姓是不能自制的。

“照身帖”的用途與今天的身份證十分相似,涵蓋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比如你去住宿的時候,必須出示“照身帖”,要不然店家不會給你住宿,要知道當時商鞅變法後的連坐法是十分嚴厲的,人們根本不敢徇私枉法,要不然可能被誅十族。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3張

正是在如此嚴厲的背景下,“照身帖”的用途變得更加廣泛,只要沒有“照身帖”,不僅沒法住宿,還是徹底的黑戶,不管去到哪裏,都沒有人敢收留,而且只要被人發現一個人沒有“照身帖”,就會立即舉報,這樣一來,那些犯罪分子,根本逃不過糾察,比如後來的商鞅自己就驗證了“照身帖”的厲害性。

當商鞅被秦惠文王迫害的時候,他到處出逃,結果因爲自己沒有“照身帖”,沒有人敢收留他,無奈之下,商鞅只能舉兵謀反,謀反失敗後就一命嗚呼了,真是有些諷刺之意啊!

身份證的發展史

按照正常的規律,後來的朝代應該會延續“照身帖”制度,繼續用來管理人員身份信息,可是歷史的發展往往很有趣,“照身帖”只是在秦朝短暫出現過一段時間,秦朝之後,虎符繼續成爲公民的身份證明。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4張

只不過虎符經過發展,到了唐朝時期,出現了魚符、龜符等,魚符實際上就是和虎符類似的,只是因爲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爺爺名叫李虎,爲了避諱,纔將虎符改名爲魚符,在功能方面,魚符也比虎符要複雜很多。

魚符不僅在材質方面很有講究,官銜不同,魚符的材質也是不一樣的,親王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員,魚符使用黃金所做,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員用銀子做成,六品以及六品以下的官員用銅做成。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5張

爲了更好地管理魚符,當時的官員還會專門製作一個漂亮的魚袋來裝着魚符,上朝的時候,只要看官員的魚袋和魚符,就能分辨出來官員的品級大小,這是十分方便的。到了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將魚符改成龜符,功能與作用類似,只是因爲有了龜符的存在,後來出現了“金龜婿”這個詞語。

宋朝時期延續了唐朝的魚符和龜符制度,只是這個時期沒有使用魚符或者龜符,只是使用魚袋,根據魚袋顏色的不同,就可以區分大臣的品級,這相比於唐朝時期的魚符和龜符,似乎要粗糙了很多。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6張

到了明朝時期,繼續完善身份證信息,這個時期採用的身份證是牙牌,就是用象牙做成的一個牌子,上邊寫上官員的姓名、職務以及所在部門,相比於之前唐宋時期的魚符和龜符制度,牙牌制度已經要成熟很多了。

不過明朝時期的牙牌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地方,就是這個牙牌不是對所有官員都適用的,它僅僅是發放給那些經常上朝的官員,只要官員退休,牙牌就要上繳國家,畢竟材質可是象牙以及獸骨等貴重物品,可不能輕易給人,從這個牙牌制度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待明朝官員確實比較摳門啊。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7張

到了清朝時期,身份證明就比較多了,比如清朝時期的帽子文化就是對人們一種身份的證明,我們經常會聽到“紅頂商人”這樣的說法,在清朝時期,可以根據帽子上的頂子來區別這個人的身份。

一般一品大員和一些有特殊貢獻的人,纔會擁有大紅頂子,比如胡雪巖就被慈禧賜予紅頂;普通秀才等人只能用銅頂,一般老百姓則無頂,這就是清朝時期的帽子文化。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8張

當然,這種帽子文化還不能清楚表明一個人的具體身份信息,僅僅只是可以看出來這個人的階級,因此清朝還有另外一種更加詳細的身份證明,那就是腰牌。清朝的腰牌已經發展十分成熟,基本與現在的身份證接近了,上邊除了有姓名、年齡、職業、部門之外,還有對這個人的外貌特徵描寫,比如身高一米九,麻子臉之類明顯的描述。

這樣的身份證明,在人員流動不明顯的古代來看,已經十分成熟先進了,基本上去到一個地方,只要說出姓名、年齡和外貌特徵,八九不離十能夠找到這個人。

古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 古人是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 第9張

結語

任何東西的發展,都是有歷史過程的,簡單的一個身份證,也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才逐漸完善,也許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好事多磨,不僅針對的是一個人,也針對一個時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