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最後爲何車裂而死?

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最後爲何車裂而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衛國國君後裔,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爲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秦孝公繼位之初,秦國是沒有地位的弱國,被關東六國瞧不起,有“六國卑秦,不與之盟”的說法。

在這種背景下,商鞅來到秦國,很快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全面負責秦國的變法。

通過政治、經濟、律法、軍事等一系列的改革,讓秦軍一躍成爲虎狼之師。

《史記》記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商鞅還親自掛帥,率兵收復以前被魏國吞併的河西地區,讓秦國再次擁有東進中原的主動權。也因爲這個戰功,商鞅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史記》記載,“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從某種角度來說,商鞅是大秦帝國的奠基者,把秦國從“公國”變成“王國”,又搭好“帝國”地基。

他去世104年後,秦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

然而,對秦國有如此大功的一個人,最後竟“車裂”而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最後爲何車裂而死?

商鞅推行變法一年,數以千計的秦國人不適應,連太子都觸犯了新法。

商鞅認爲變法難以推行,是因爲上面有人觸犯它,只有處罰太子,變法才能暢通無阻。

但是,太子是君主的繼承人,不能施行刑罰,於是向太子的兩位老師下手。

公子賈臉上被刺字,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如此一來,太子就與商鞅有了仇怨。

當秦孝公一死,太子上位,即爲秦惠王,這是商鞅被害的直接原因。

然而,被害的根本原因在於另三點,可歸納爲六個字。

第一,立威

歷朝歷代,幾乎每一位新君在即位之初,都會把老一代的權臣壓下去,用自己信任的人來代替,這是爲了立威。

秦孝公即位時也是如此,他先找到景監、商鞅等人,然後替換甘龍等守舊的老臣子。

秦孝公時期,商鞅主持變法十多年,完全是權傾朝野,而且還有一支軍隊保護,這是秦孝公的封賞。

秦惠王剛剛即位,不剷除這種權臣,如何能夠安心坐穩君主之位?

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最後爲何車裂而死? 第2張

第二,斂財

乾隆去世不滿十天,嘉慶便下令逮捕和珅,除了立威和除惡之外,斂財也是一大因素。

和珅擁有的財富約十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有這樣一句話形容,“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從某種程度來說,商鞅就是秦國的“和珅”,他擁有封地十五邑,這是很大一筆財富。

另外,商鞅並非一個清廉之人,在十多年的變法中,他拿到的好處也不少。

第三,安撫

在商鞅的變法中,除了君主外,所有人都是輸家。

對於豪門貴族來說,取消了世襲制,唯軍功論爵,而且土地所有權也不被承認;

對於普通民衆來說,雖然可以種田,但必須一直種下去,給君主來交稅,幾乎不可能富裕。

更關鍵的是,秦法苛刻,實行連坐制度,讓人苦不堪言。殺死商鞅,能夠安撫秦國各階層的情緒,這有利於秦惠王的統治。

《史記》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最後爲何車裂而死? 第3張

換個角度說,商鞅之所以被殺,完全是作繭自縛。

商鞅變法之前,諸侯國還盛行“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規矩,貴族犯事一般不會有死刑

可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不再講究這一點,而是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否則,以商鞅對秦國的貢獻,完全不會有車裂的下場,更不會滅族。只能說,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