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三彩要怎麼樣纔是燒製成形?詳解其成型手段

唐三彩要怎麼樣纔是燒製成形?詳解其成型手段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唐三彩造型精美,但是工藝複雜,那麼它要怎麼樣纔是燒製成形?其實它的基本成型方法包括輪制、模製、雕塑三種,在一件器物上,幾種方法往往結合使用。

輪制,是用輪車製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構件是一個木質圓輪,輪下有立軸,立軸下端埋入土內,上端有樞紐,便於圓輪旋轉。操作時,撥動圓輪使之平穩地旋轉,利用輪車的旋轉力,用雙手將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狀。輪製法始於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晚期,製作的器物器形規整。日用器皿中杯、盤、碗、碟、瓶、爐、壺、罐等,多采用輪製成型。因三彩的胎質較粗,器壁都製得很厚重,爲了克服燒製中的開裂、形變等問題,製坯時採取器口到器底逐漸加厚的辦法。

模製,與近代陶瓷製造業中的手法擠漿法相類似。多用於製作形狀簡單的小件物品。模製成型分單模和合模兩種。單模是將泥料放入模子後擠而成,這種單模適合於器物上裝飾用的貼花及其他小附件。雙模是用兩個半模壓制後對接而成,合模適用於生活器皿、傭、動物及較複雜的器物構件。技術好的工匠能夠使胎體均勻,薄厚適中,黏合過的部位天衣無縫,宛若一體。

模製成型是小型俑類、模型、不規則器皿(橢圓、方形等),及獸足、器耳、花紋都膜製成型。膜製成型分單膜和合膜兩種。單膜是將泥料放入模子後擠壓而成,這種單膜適用於器物上裝飾用的貼花及其它小附件。雙膜是用兩個半膜壓制後對接而成,合膜適用於生活器皿、俑、動物及較複雜的器物構件。如耀州銅川黃堡村三彩窯址發現的雙魚扁瓶範,先用模範製成兩個半瓶,再粘合而成。器物粘合時嵌上小泥條,接合處塗上泥漿。

雕塑成型多適用於大型的傭類和複雜的器皿。一件較爲複雜的三彩器的製作,需要用多種成型手段。

唐三彩要怎麼樣纔是燒製成形?詳解其成型手段

一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徹底陰乾才能進行素燒,這樣可以避免高溫燒製過程中胎體變形和開裂。唐三彩一般需要兩次焙燒,第一次經過1000℃~1100℃左右的溫度將胎體燒堅,取出後施釉,再入窯經過800℃~900℃溫度釉燒,胎體上的釉料開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動相互浸潤,形成斑斕的色彩。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常用的有兩種,即分區施釉法和點彩施釉法。分區施釉法是在不同部位塗上不同的釉色,幾種釉色同施在一件器物上,釉色之間的組合和交融會產生一種全新的效果。點彩施釉法,是用毛筆在器物的一些部位點上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或點狀、或塊狀的點,或帶狀線條。有的排列整齊,有的自然隨意,經過高溫熔融,釉彩的流串和交融,形成奇幻的畫面,虛虛實實,斑斑駁駁,如晚霞,如夢境,形成一種自然天成的美術風格。

唐三彩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多變的釉彩和精美的造型。經過對出土三彩的釉的成分進行檢測,發現三彩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鉛和金屬呈色劑。唐代工匠們經過百千次的試驗,成功地掌握了不同金屬氧化物的呈色,並配製出了不同色澤的釉料。在釉料中加入石英和鉛粉,以氧化鉛爲助溶劑,適量加入銅、鐵、鈷、錳、銻、鉻等成分,經過800℃~900℃的溫度,便還原成了各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