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耆那教的七諦說有着怎樣的主張?他們的教義是什麼

耆那教的七諦說有着怎樣的主張?他們的教義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耆那教提出七諦說,即命、非命、漏入、繫縛、制御、寂靜和解脫。認爲宇宙萬物由靈魂(命)和非靈魂(非命)組成,靈魂包括能動和不動的兩大類,能動的則根據感覺器官的多少分爲六種:一個器官(皮)的,如植物;二個器官(皮、舌)的,如蟲;三個器官(皮、舌、鼻)的,如蟻;四個器官(皮、舌、鼻、眼)的,如蜂;五個器官(皮、舌、鼻、眼、耳)的,如獸;六個器官(皮、舌、鼻、眼、耳、心)的,如人。不動的靈魂存在於地、水、風、火四大元素之中。所以耆那教認爲動植物和非生物體內均有靈魂存在,不能任意傷害。非靈魂也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定形的物質,由原子和原子的複合體組成;另一類是不定形的物質,由時間、空間、法和非法組成。耆那教是印度最早提出原子論學說的派別之一,認爲原子是不可分的,無始無終,是無限的、永恆的,具有味、香、色和兩種觸(粗與細,冷與熱)的屬性。原子的複合體可以有多種形式,以兩個相結合到無限多個原子相結合,數量和次序都是無限的。原子複合體除具有觸、味、香、色的屬性外,還有其物理性質:聲音、吸引、排斥、大小、形狀、可分性、不透明、輻射光和熱等。認爲人們的感覺所以不同,完全由於原子結合的形式不同。這些原子由於重量而運動,不同性質的原子相結合而產生不同的感覺。並且認爲,原子的結合是對立的統一,其中一種是消極或否定的原子,另一種是積極或肯定的原子,結合物的性質完全隨結合物雙方原子的強弱變化而變化。他們對不定形物質的解釋是:時間爲一切存在的持續性、變化、運動提供了可能性;空間是一切存在和運動的場所;法是運動的條件,如水能幫助魚遊動,非法是靜止的條件,如樹蔭爲旅客休息提供了方便。

耆那教的七諦說有着怎樣的主張?他們的教義是什麼

耆那教在宗教倫理觀上,提出了漏入和繫縛的理論,他們認爲一切有生命的物類其本性是清淨、圓滿的,但是非生命體的物質卻常常形成一種障礙,掩蓋着靈魂原有的光輝,使靈魂受着束縛。這種障礙稱爲業。他們認爲業是一種特殊的、細微不可見的物質,這種物質流入靈魂並附着於靈魂即爲漏入。業有八類:智業遮蓋靈魂的智慧;見業遮蓋正確的直覺;受業遮蓋靈魂的幸福,滋生苦樂;癡業遮蓋正信,產生情慾;壽業決定生命的長短;名業決定身體的特質;種業決定種姓、國籍;遮業決定性力。這八種業是前生所定的(宿作因),它們繫縛在靈魂上,要想解脫就得制御。他們認爲制御的方法是持五戒,修三寶,實行苦行。五戒是不殺生、不欺狂、不偷盜、不姦淫、不蓄私財。三寶爲正智(正確習解)、正信(正確信仰)、正行(正確實行)。耆那教徒還實行各種苦行,他們認爲只有苦行才能排除舊業,使新業不生,達到寂靜,使靈魂呈現出原有的光輝,從而脫離輪迴之苦,獲得解脫。

在早期耆那教中,第23始祖白史婆最早提出耆那教的教義,即不敬神,反對種姓制度,人人均可得道,不歧視婦女等。

耆那教的七諦說有着怎樣的主張?他們的教義是什麼 第2張

在筏馱摩那(即大雄)在時,其進一步完善了耆那教的教義,耆那教認爲:世界是永恆的,而非婆羅門教所說的神創論。世界同時在時空上也是無限的,且只有形式上的變化。一切物質都包含兩種因子,即物質因子和精神因子。也就是說,靈魂和身體的結合,是隨意的,無原因的,由自我決定的。善惡輪迴,反對殺生獻祭。

此外,耆那教也有“三寶”,即正信、正知、正行,還有“五戒”,即不傷生、不誑語、不偷盜、不姦淫、不貪財。耆那教教徒主張苦修,通過苦修來達到精神上的永久解脫。

由於耆那教反對婆羅門教、反對種姓制度、反對殺生和反宿命論,因而得到了一些王公貴族和平民的支持,但是它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由於耆那教徒不事農業和其他行業,因此商業成了耆那教徒的選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