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的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嗎?

歷史上的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紙上談兵,很多人都會想起只會誇誇而談的趙括,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趙括真的是隻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出身名門望族,父親是大將軍,因此自幼熟讀兵書,對排兵佈陣等各個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在年少之時便隨父親趙奢作戰。當時,還是少年的趙括就獻計幫助父親在一個月之內攻下趙軍久久攻不下的麥丘。而且在公元前270年,趙括又運用反間計,成功地解救了瘀與地區的將士,從此之後,趙括揚名天下。這也間接證明了趙括的軍事實力。

在公元前260年,秦王命令王齕進攻韓國上黨地區,並且很快便順利地佔領該地區。但是上黨地區早在兩年以前就已經歸屬了趙國。所以此次秦軍進攻上黨地區,趙孝成王就派出名將廉頗出戰,廉頗將軍隊駐紮在長平,與秦軍開始交戰,因秦軍兵強馬壯,不得已採取了自己不擅長的消耗堅守戰略。然而秦軍卻不斷吞食趙軍,最終完全佔領了上黨地區。上黨地區丟失,對趙國都城邯鄲而言十分不利。

歷史上的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嗎?

此時趙國的內部又出現了混亂,不斷有人向趙王建議,將廉頗換下。最終,趙王聽取了樂毅的建議,下令由趙括取代廉頗,前往長平對戰秦軍。趙括領命後親自率領四十萬大軍,改守爲攻,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動進攻。秦王得知趙王就廉頗換下,由趙括爲將對戰秦軍,於是暗中派出白起擔任將軍,王齕爲副將,迎戰趙括。白起兵分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的壁壘周圍;一路則切斷趙軍的後路,對趙軍實行了反包圍,使得趙軍糧道斷絕而被困於長平。最終,趙括突圍沒有成功,戰死長平,四十餘萬趙兵盡被坑殺。

綜上所述,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在經過了趙惠文王策劃的“沙丘之亂”之後,趙國的國力已經在逐漸削弱。趙國的實際情況根本就支撐不了長久的消耗戰,趙括上任之後,採用速戰速決之法,是當時最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大家想必都知道,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在當時可是和白起齊名的將領,但是就算是這樣,秦王在秦軍對戰廉頗時,任用的將軍都是王齕,而沒有任用白起。要知道,白起一來,王齕就被降爲了副將。說明以當時趙國的兵力,就算是廉頗爲將,秦軍有王齕也可勝之,無需白起上陣。

三,前面說了,趙王是聽從了樂毅的建議而換掉廉頗,任用的趙括。而樂毅可是戰國傑出的軍事家,在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破70餘城。後面是被燕惠王猜忌,投奔了趙國。樂毅舉薦趙括,肯定是認可趙括的能力的。

歷史上的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嗎? 第2張

四、趙括的舉動纔是“紙上談兵”的關鍵,就是趙括在戰役之中所採用的戰略戰術。當時的秦軍在西,而趙軍在東。兩軍駐地都臨水,秦軍以西是河很寬很深的泌水,趙軍以東是河很寬但水淺的丹水,兩軍的南面是太行和王屋兩座山脈,北面也是太行山的山脈,整個戰場是由山脈和河水組成的一個矩形。南面的山脈已經被秦軍所佔,北面的山脈則是秦趙兩軍共同佔有。所以,無論哪支軍隊要想全身而退,都只有水路一種選擇,要麼是渡過丹水,要麼是乘船渡過沁水。

趙括決定派晉陽趙軍南下支援沁水西岸的趙軍,從而控制沁水西岸一帶,再向西進攻秦軍,最後配合自己的大軍東西夾擊秦軍。但是,趙括沒有想到的是,沁水西岸的趙軍並沒有完成自己下達的命令,未能控制沁水西岸,所以當趙括大軍一路追擊向西撤退的秦軍至沁水河東岸時,不但沒有消滅秦軍,反而使自己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圈之中。兩軍再戰,死傷無數,趙軍四十萬大軍最終因力竭而敗,趙括自殺殉國。

而且最大的原因就是雖然在長平之戰中,趙軍的傷亡情況嚴重,但是秦軍的兵力也損失了大半。所以,雖然結果是秦國已經贏了,但是贏得也是非常慘烈的。再加上因爲此戰,秦國百姓的很多莊稼糧食沒有收而損失了,這也讓百姓們的處境異常的艱難。所以白起將軍纔會反對秦王的決定,認爲這個時候再乘勝追擊是非常不合適的。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趙括在這場對戰中並不是沒有任何作爲,而是給秦朝部隊造成了損失兵力過半的傷亡情況。

這也就可以證明趙括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名門之後,但是歷史上將這次對戰中的趙國失敗,全都將過錯指向趙括,那就是真的不合理的事情,我們也都跟清楚,西漢是發明紙的時候,作爲戰國時期的趙括,所以不可能會見到紙,但是他卻被人謾罵了幾千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太冤枉了,趙括爲了北平戰役的失敗,卻背了好幾千年年的鍋,不過他最後也因爲對手才洗清了自己身上的罪名,想一想真是有點哭笑不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