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美學者:日本歪曲歷史始於未宣判裕仁天皇有罪

美學者:日本歪曲歷史始於未宣判裕仁天皇有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國《朝鮮日報》1月15日報道稱,美國國內日本歷史研究方面的權威、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名譽教授赫伯特·比克斯在接受本報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歪曲日本歷史的源頭要從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進行的東京戰犯審判開始。美國主導的東京戰犯審判中,判處日本軍部強硬派頭目、當時的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內的7名甲級戰犯絞刑,判處其他16名戰犯無期徒刑。但是對於裕仁天皇則以“沒有直接介入戰爭的證據”爲由,沒有進行起訴。

比克斯表示:“裕仁天皇並非受軍部強硬派左右的傀儡,而是在中日戰爭和空襲珍珠港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背後操縱者。在東京戰犯審判結束後,一些日本人認爲‘既然天皇對戰爭沒有責任,日本國民也不需要爲戰爭負責’。” 下面爲對比克斯的採訪摘要:

問:日本在去年編纂了《裕仁天皇實錄》。

答:“編纂實錄時,我接到某日本媒體的請求,對其進行短評,但我以兩個理由拒絕了。第一個原因是實錄中刪除了所有對裕仁天皇的錯誤的記錄,側重於對天皇的美化。另外,該媒體表示‘不能進行批評性評價’。實錄是基於裕仁天皇只是非政治性的形式上的立憲君主的錯誤前提編纂的。”

美學者:日本歪曲歷史始於未宣判裕仁天皇有罪

問:您的意思是裕仁對戰爭也負有責任嗎?

答:“是的。實錄中沒有反映裕仁承認自己負有責任的裕仁與外國領導人的對話內容。對於二戰期間他的領導力也沒有提及。這與日本史學界積累的龐大的資料體系相矛盾。裕仁在當時是積極的行動派君主。他在1937年引導了中日戰爭。受戰爭狂熱心態的驅使,1941年任命東條英機爲首相的同時直接介入戰爭內閣。偷襲珍珠港和向東南亞擴大戰線的決定,事實上也是裕仁所爲。甚至在戰敗臨近的情況下,他還堅持不投降。如果裕仁早一點投降,廣島和長崎可以免遭原子彈爆炸帶來的災難。”

問:美國爲什麼在東京戰犯審判中沒有起訴裕仁天皇?

答:“因爲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積極地保護他。面對美國需要在戰後統治日本的課題,爲了快速穩定日本國內局勢,需要有一個象徵性的國家領導人。鑑於這種考慮,決定給裕仁免罪,而日本對歷史的歪曲正是始於這個時候。日本的一部分右翼分子動用恐怖手段阻止了國民對天皇的批評。1960年,右翼分子闖入批評日本天皇的《中央公論》的發行人家中殺害了保姆。1957年,一個參加過二戰的日本軍人寫了一本描寫戰爭慘象的書,併成爲當時的暢銷書,但一些右翼分子對出版社施壓,要求停止出版。”

問:日本和對納粹犯罪追查到底進行處罰的德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答:“對歷史自覺反省的國家基本沒有。美國並沒有反省越南戰爭時期屠殺無辜越南平民的行徑。德國是特例。需要處理好與法國等周邊國家以及積極批判納粹犯罪的東德的關係的壓力,促使其不得不反省。另外,德國的政客通過經驗認識到,對納粹的否定是提高德國在歐洲的形象和地位的有效方法。但日本因爲戰後受到美國的庇護,基本不需要考慮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問:韓日、中日關係不斷惡化。如何緩和?

答:“日本的反省是前提。如果日本不能夠從長達半個世紀的黑暗的歷史陰影中走出來,不承認戰爭的責任,就無法解決與周邊國家的矛盾。要通過國際合作對日本施壓,迫使其反省。另外,應緩解東亞的軍事緊張局勢,減少日本對再武裝必要性的考慮。”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