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袁紹如果養精蓄銳不發動官渡之戰,結局會怎樣?

袁紹如果養精蓄銳不發動官渡之戰,結局會怎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袁紹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東漢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發生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縣東北)的這場戰爭,正是袁紹和曹操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大決戰,它也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袁紹舉國之力來打擊曹操,但曹操卻以劣勢兵力以弱勝強,大敗袁紹。袁紹僅餘800餘騎逃回河北,日趨直下,再無力量與曹操抗衡。

正因如此,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已然發生,不可更改,但並不阻撓人們對歷史的反覆思考和假設。有人提出,如果袁紹當時聽取田豐建議,不選擇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選擇養精蓄銳,能不能拖垮曹操,改變歷史呢?

袁紹如果養精蓄銳不發動官渡之戰,結局會怎樣?

分析當時局勢:《三國志》、《資治通鑑》明確記載,官渡之戰袁紹“精兵10萬,戰馬萬匹”。兵力,曹操總兵力爲7萬人,直接參加官渡戰役的軍隊3萬餘人。曹操明顯處於劣勢。將領曹操身邊有:張遼、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紹身邊有:張郃、高覽、淳于瓊、韓猛、蔣奇等。謀士曹操有:荀彧、苟攸、賈詡、劉曄等。袁紹有:田豐、沮授、逢紀、許攸、郭圖、審配等。皆是足智多謀之士。糧草方面,曹軍糧草很少,而袁紹糧草充足。

在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袁紹要發動官渡之戰,看起來袁紹勝利在望。然而他的謀士田豐認爲不可行的,在他看來:

曹兵雖少,戰力很強,難以速勝,宜久持之;地緣優勢,拒險固守,休養生息,再圖進取;時機成熟,乘虛迭出,騷擾河南,聲東擊西;待敵疲憊,我逸彼勞,不出兩年,坐而可克;今舍廟勝,取功一役,若不如志,悔之矣。

翻譯過來就是曹操擅長用兵,變化無常,人數雖少,不可輕視。現在不如長期堅守。將軍憑藉山嶺黃河的堅固,擁有四個州的人馬,外面聯合英雄豪傑,內部實行農耕用以備戰。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爲奇兵,乘虛而入,襲擾河南。敵人援救右邊,我就攻其左邊;敵人援救左邊,我就攻其右邊,使敵人疲於奔命,人民不能安於本業,我們還沒有疲勞但對方已經睏乏。

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戰勝敵人。現在不用廟堂上穩操勝券的計策而想通過一次戰爭去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以償,後悔就來不及了。對比來看,田豐的觀點明顯勝出。既保存自己實力,又能消耗對方力量,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鵰。但凡明眼人都會選擇聽取田豐的建議,但袁紹缺偏偏不是那個明眼人——袁紹不聽。由於田豐極力勸阻,得罪了袁紹,袁紹認爲他敗壞軍心,就這樣將田豐關了起來。於是先發布檄文,大舉南下。

後面的故事正如我們所熟悉的那樣,由於力量懸殊,前期曹操可謂並不順利。在解決白馬之圍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要曹操堅持,認爲這是成敗的關鍵,絕不能屈服。

袁紹如果養精蓄銳不發動官渡之戰,結局會怎樣? 第2張

後來,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戰爭的結果就是,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爲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從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袁紹謀士田豐的這個不要用與曹操決戰的建議,無疑是正確無誤的。倘若袁紹接受田豐的建議,切實遵照實施,積極採取多股部隊連續襲擾曹操的戰術,實現最終拖垮曹操的戰略目的。

如此,袁紹可以拖垮曹操,實現佔領中原的意圖。但是很可惜,袁紹沒有很好採納並認真執行這個建議,加之怠慢許攸,後來就出現了難以收拾的局面,一把好牌徹底打爛了,多麼令人唏噓惋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