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春閨思(其一)》唐代張仲素所作,蘊含女子的內心希冀之情

《春閨思(其一)》唐代張仲素所作,蘊含女子的內心希冀之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仲素,字繪之,唐朝時期詩人,擅長樂府詩,善於描寫思婦的心情。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張仲素所作的《春閨思(其一)》吧。

人間最可寶貴的並非金銀財寶,而是人人所具有卻沒能得到珍惜的感情。雖然沒有棄之草履,但是經歷人間風雲之後,又能夠有多少人還能保持着赤子之心呢?答案那麼遙遠而令人察覺其內的彷徨。

宇宙陰陽,紅塵男女。所有的故事都起始於此間,人世有風,風中有情。多少演繹,多少傳奇,都彷彿水底火焰,熾熱而濃郁,永久相流傳,代代無斷絕。

距離是檢驗感情的真理之一,有多少人能夠抵禦命運的殘忍安排,可以穿越時空,無視時光的流逝,仍舊堅守着那份真摯呢?

《春閨思(其一)》唐代張仲素所作,蘊含女子的內心希冀之情

其實,真的很難。沒有經歷過,就無法理解。所有的臆想,都是無知的。把一份情感強加在某一個人身上,或許是不盡人情的。也許,相信緣分,就夠了。有緣千里相會,無緣各自飄零。也很好。

《春閨思》

【唐】張仲素

雪盡萱抽葉,

風輕水變苔。

玉關書信絕,

又見發焦梅。

張仲素的《春閏思》一組有三首,這是第一首。相對來說,比較出名的是第二首。張仲素十分愛寫組詩,其《宮中樂》《聖明朝》《春遊曲》等等,基本上都是。不過,這首《雪盡萱抽葉》又說作者是王涯。果然,不著名詩人在歷史典籍裏,都是模糊不清的。

他的詩內容比較狹窄,囿於“春閏”、“宮廷”、“送別”,或許與其個人生活經歷是密切相關的緣故。其工於絕句,缺乏新穎,僅在前人範疇內抒情寫意。“官場詩人”的風格大抵如此,能夠“有情有誼”已經很不錯了。

《春閨思(其一)》唐代張仲素所作,蘊含女子的內心希冀之情 第2張

“雪盡萱抽葉,風輕水變苔”,寫時令之變化。冬去春來,餘雪消融之時,正是忘憂草苦苦尾隨着春天悄然開枝散葉,也是春水享受春風輕拂,水草變得豐茂,染綠水面,好似平鋪一層青苔。

在詩的開端進行景觀描寫,其細膩的地方是令人驚歎的,把心思內的種種情緒極其巧妙地反映出來。這種藝術手法固然常見,卻在尋常的技巧之中形成獨特的魅力,否則,何以能夠長久相傳。

這一切細微的身心感觸,不僅是來自於詩人的用心觀察,詩人意不在此;更多的,是他想要用來襯托出獨居深閏女子的心理狀態。表現對象的內心變化,是無法直接踏入其間,只有用此手段來探索一二。

《春閨思(其一)》唐代張仲素所作,蘊含女子的內心希冀之情 第3張

“玉關書信絕,又見發焦梅”,寫相思之阻隔。深閏獨居的女子,把失望再次寫在了玉容之上,邊關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丈夫的書信已經斷絕很長時間。在嘆息聲裏,憂慮滿面的女子忽然發現,去年枯萎的梅枝竟然悄悄地萌發了新芽。

本詩的關鍵點所在,或曰點題之句應是第三句“玉關書信絕”,把深居春閏女子期盼而不得音訊的失落給展示得一清二楚。這種距離上的難堪是沒有辦法可以避免的,是殘酷現實對寂寞女子的折磨,也是命運強加在身的種種無奈。

最可爭議之句是末尾的“又見發焦梅”,有人以爲看見去年枯萎之梅樹殘留下來的樹枝,有人以爲是去年的枯梅今年遇春又重發新枝。如果結合着女子的內心希冀之情,當然是第二種理解更加具有深意

雖然邊關因爲不可捉摸的原因無法傳遞書信回來,可是這樣的情景或許是一種常態,所以對於深閏女子而言,希望丈夫能夠平安歸來的心情仍然是熾熱而強烈的。正因如此,詩人以“又見發焦梅”一句來結尾,就非常符合此情此景之餘韻。

深深的愛意即使是穿越千載,依舊可以讓我們體會到那些女性寶貴的理念,她們濃烈的情意無論命運怎樣安排,也無法消除,反而會變得愈加熱忱。這正是人之爲人的可珍惜的地方,即使時空再變換,距離再拉長,也難以割捨,也不用丟棄,也無法忘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