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爲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國人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爲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國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故事。

對先秦歷史有所瞭解的人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句話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一定知道秦於二世而亡之後,天下混亂,生靈塗炭。項羽與劉邦各懷己志,失鹿共逐,最終秦朝滅亡,歷史進入了新的篇章。而最先對秦末的殘暴統治進行反抗,揭開亡秦序幕的先驅者,就是隻剩“三戶”的楚國人。因此,“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也逐漸成爲了人們的共識。但爲什麼這句話會流傳得如此之廣,並且人民十分篤定地認爲是楚國終亡秦國呢?這就要從楚國的實力和歷史來進行了解與分析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爲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國人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句話的歷史淵源。據史料記載,這句話是在秦始皇滅楚國之後,一位名叫楚南公的陰陽家說的,老人堅信秦朝將來一定會被楚國消滅,而楚國就算只剩“屈”、“景”、“昭”這“三戶”,也一定會最終取代始皇,奪得天下。並且也不止是楚南公,作爲項羽“亞父”的范增也曾向項羽的叔父項梁表態到:“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最初人們都認爲一定是這些文人在妄言。整個天下都是秦的了,各國剩下的的王侯將相也都被邊緣化了,怎麼會是隻剩三戶的楚國亡了秦朝?但在秦二世時,殘暴的統治讓農民紛紛反抗起義,在他們之中,楚國人偏偏成爲了中心與領導者:大澤鄉起義的陳勝與吳廣、身爲西楚霸王的項羽等等。後來,太史公也將這句話載入《史記》,加大了這句話傳播的深度與廣度。這下人民才堅定地相信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那楚國又哪來的實力能夠最終亡了秦呢?這還得從楚國的歷史來分析。在戰國七雄中,楚國的實力是排在秦國之前的,並且發跡更早,是一個老牌強國。“飲馬黃河”“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等等膾炙人口的成語都與楚國有關。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爲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國人 第2張

楚國在軍事經濟與文化方面都更甚於當時年輕的秦國。在周昭王十六年(前985),楚國在與周昭王一戰後開始發跡。由於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歷史積累,楚國日益強大,逐漸能與周王室分庭抗禮。而在楚莊王問鼎中原,並且南征北伐,連續滅宋、蔡、莒等國,“示欲逼周而取天下”的同時,秦國還仍未發跡。所以楚國的根基自是比秦國穩得多。

而在文化影響方面,楚國便更勝一籌了。楚文化大多是對周文化的傳承與改革,但又在發展中形成了獨立的荊楚文化。其漆器、青銅、刺繡、辭賦、音樂等等,都被世人推崇。在這樣的文化沃土中,人才自然輩出。楚國有老子、屈原,有莊周、宋玉等等文化名人。各國文人都以楚國文化爲潮流,楚國人民自然就會有一種天下皆屬楚地認識。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爲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國人 第3張

垂沙之戰(前301)後,楚懷王客死秦國,楚國也在多年的戰爭中元氣大傷,被秦所滅。再之後秦國滅掉齊國,最終一統天下。但楚國人心中始終存着對秦國的恨意與復國的期盼。所以,在大澤鄉起義時,在項羽抗秦時,不僅他們的謀臣多是楚國遺民,跟隨他們抗秦的大部分也都是民風強悍的楚民。於是,楚國的遺民在同爲楚人的陳勝、吳廣、項羽等人的帶領下最終讓秦國的滅亡成爲東逝之水、歷史定論。

當然,這也會讓我們不禁驚訝:被秦國的鐵騎打敗的楚國爲何又能僅僅以“三戶”之力滅了軍事實力十分強悍的秦國呢?其實,滅秦的原因除了楚遺民的反抗,還有秦自身的殘暴統治。

後世文人所作的《阿房宮賦》中對秦的奢靡與殘暴的描寫或許有誇大的成分,但也從側面告訴我們當時人民的起義與反抗都是有理由的。楚南公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了秦的殘暴統治一面,無疑準確地判斷了當時的歷史形勢。他推斷“亡秦必楚”,是因爲他看到了楚國人民對秦的仇恨,更重要的是因爲他深刻地瞭解到平民大衆對秦暴政的反抗決心與堅定,聽到了真正的人民呼聲。所以,楚南公纔敢肯定,即使楚國最後只有 “三戶”,也仍然會反抗,推翻贏秦的暴政。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即使是強大的秦國,也會被只剩“三戶”的楚國遺民所滅。楚人能夠滅秦,極大部分原因是楚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是楚國人文薈萃的文化讓楚國人不能忘記這個曾經強大的國家,不能割捨家國情懷。而秦國終究被滅,是它與百姓爲敵,以暴虐待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