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楚國爲何有信心能滅了秦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楚國爲何有信心能滅了秦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又稱作荊、荊楚,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南公,指複姓,南公姓。而在戰國末期,有楚人稱南公,《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裴駰集解:“徐廣曰:‘楚人也,善言陰陽。’ 文穎曰:‘南方老人也。’” 蘇軾《竹枝歌》:“千里逃歸迷故鄉,南公哀痛彈長鋏。”戰國末期,秦國消滅楚國。但是,頑強的楚國人沒有放棄。公元前209年,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後,陳勝、吳廣斬木爲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在陳勝吳廣之後,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滅亡。其中,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都可以納入到楚人的範圍。那麼,問題來了,爲何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人哪來這麼大的信心和底氣呢?

首先,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來說,這裏面的“三戶”,應該是虛指的意思,也即意思就是楚國不管剩下多少人,哪怕只是三戶,能夠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爲何有信心能滅了秦國?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可以分爲兩個方面來討論,一是楚國擁有滅亡秦國的實力,二是楚國具有消滅秦國的強烈動機。就第一點來說,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爲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爲子爵,建立楚國。在楚國建立之初,不過是一個方圓五十里的小國。換而言之,楚國一開始的面積,也就和現在的一個縣差不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楚國爲何有信心能滅了秦國?

但是,經過幾百年發展,楚國在春秋時楚成王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不斷兼併周邊各小諸侯國,周天子賜胙,命楚國鎮守南方。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爲楚武王。到了春秋時期,楚國的疆域,已經擴大到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到了戰國時期,楚國消滅越國等諸侯國,將疆域覆蓋到今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地。所以,對於出生於沛郡豐邑中陽裏(今江蘇徐州豐縣中陽裏街道)的劉邦,自然也是楚人。至於項羽,則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由此,在山東六國中,楚國不僅地域遼闊,人口衆多,而且,楚國上下的開拓精神,也是山東六國中獨一無二的。進一步來說,這是楚國在戰國時期抗衡秦國的實力,也是其敢於放話將來要消滅秦國的底氣和信心。

另一方面,就第二點來說,楚國和秦國的恩怨,促使其具有消滅秦國的強烈動機。而說到秦國和楚國的恩怨,楚懷王自然是不能忽略的一個人物了。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楚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當然,秦楚兩國的恩怨,遠不止於此。《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中》中記載:“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爲臭池。”在鄢郢之戰中,白起用水攻的方式攻破了楚國的鄢城,造成數十萬百姓傷亡。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楚國爲何有信心能滅了秦國? 第2張

最後,由此,在戰國時期,鄢郢之戰的傷亡,實際上可以和長平之戰。因爲長平之戰,趙國自然是非常痛恨秦國,所以在戰國末期全力抵抗秦滅六國之戰。同樣的道理,因爲秦國不講信義扣留楚懷王,導致楚懷王客死他鄉,然後有在鄢郢之戰中,白起的水攻造成了楚國數十萬百姓傷亡。凡此種種,促使楚國上下非常痛恨秦國。因此,即便被秦國消滅之後,楚國人的抵抗一刻也沒有停止。比如秦始皇嬴政多次巡行天下,就有威懾楚國等山東六國地區叛亂的意圖。綜上,楚國人既有報復秦國的實力,也有消滅秦國的動機,自然可以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聲音。打個比方,如果你路上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光有武器,卻沒有傷害的意圖,你自然不用害怕,或者他想傷害你,但是他行動不便,你也不用害怕。但是,如果這個人既有武器,也和你有仇,這就非常危險了。而對於秦國來說,楚國無疑是這樣一個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