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揭祕:皇帝用膳有哪些講究呢?

揭祕:皇帝用膳有哪些講究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皇帝用膳有哪些講究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皇帝用膳要“講排場”

清朝統治者源自塞外滿族,因此清朝皇帝保持滿族原來的飲食習慣,每天吃兩次正餐,分別是早膳和晚膳。因爲皇帝吃的食物都是珍饈美味,所以吃飯被稱爲用膳,皇帝吃的還被稱爲御膳。

揭祕:皇帝用膳有哪些講究呢?

早膳的時間是早晨六點到八點之間,晚膳時間是十二點到兩點之間,如果是在夏季和秋季,用膳時間往往會提前一小時。在兩次正常用餐之外,如果皇帝需要,可以命人送來。

清朝皇帝的御膳有專門的標準,初期皇帝每頓都有120道菜,要按照規定的次序擺在三張桌子上,除此之外,御膳中還有點心、果品等。

後來,雍正皇帝認爲御膳過於鋪張浪費,於是詔令降低標準,形成新的64道菜御膳。咸豐皇帝登基後,御膳進一步降低至32道菜,慈安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御膳的規格減爲24道。

慈禧太后是一位喜歡奢華的女人,當她掌握大清皇權後,她將御膳恢復至120道菜,史料記載,慈禧每頓飯要花費數百兩白銀。

皇帝日常的膳食由御茶膳房負責,這是清宮內務府下面的機構,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清茶房,膳房下面再細分爲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

御茶膳房中的人員也是明確規定的,有嚴格的內部流程,比如每天的膳食清單要經過審覈後才能製作。

皇帝用膳是“活受罪”

根據清宮史料記載,爲了滿足皇帝每天的伙食要求,原材料是有具體規定的,有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青菜19斤、蔥6斤、玉泉酒4兩、玉泉水12罐、乳油1斤等等。

在普通人看來,按照這樣的規格做出來的御膳應該是色香味俱全,是天下難得的美味,其實不然,溥儀在《末代皇帝祕聞》中明確表示御膳“可是真不好吃,千篇一律,味道也不好”。

皇帝每次用膳都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皇帝用膳的具體時間不是準確的,會發生在兩個小時內的任何時候,御膳房不能讓皇帝等待,要隨時準備好,所以很多菜品都是提前做好的。

此外,皇帝也並不是一直都在紫禁城中,很多時候會外出遊玩,比如圓明園,或者到避暑山莊去,因此御膳房就要搬家隨行。因此提前做好的菜品會被放置在專門製作的保溫食盒中,這樣就可以迅速完成御膳所有菜品。

溥儀在書中說,“御膳像是吃供品一樣”,這也許就是原因所在。

也正是因此,皇帝在外出巡遊時經常會將當地好廚師帶回京城,比如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選定幾位淮揚菜廚師作爲御廚,方便以後自己能夠隨時吃到美味。

因爲皇帝御膳不好吃,清朝康熙皇帝就想到變通的好辦法,他去妃嬪那裏蹭飯吃。按照清朝祖制,皇帝極少和其他人一起用膳,甚至包括皇太后、皇后,她們在自己宮中都有小竈,史書上稱之爲內膳房。

清朝皇帝會在飯點時候到妃嬪宮中去吃,因爲她們的菜品是單獨做的,不需要御膳那樣的牌面,反而更加美味可口。皇帝此舉給後宮妃嬪多了一條爭寵的路徑,妃嬪經常會安排親信宮女太監去學習廚藝,由於宮廷做法不受歡迎,主要是向民間廚師學習。

皇帝用膳是“規矩多”

隨着大太監一聲“傳膳”,一道道美食被端着魚貫而入,在皇帝用膳之前,每道菜都先用銀牌試毒,古代暗中刺殺謀害一般都是使用毒藥,此舉可以確保皇帝食物的安全。

如果皇帝在用膳前感到不放心,會讓身邊的太監親自嘗試,人體實驗之後再食用,史書稱之爲“嘗膳”。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式只能測試劇毒,慢性和弱性毒藥難以發覺。

皇帝的餐具非常講究,一般是以金銀器具爲主,其次還有品質極好的瓷器。因爲金色最能彰顯皇室氣派,後世所說“金飯碗”就是從這裏來的。

在每道菜的旁邊還有一塊精緻的牌子,上面寫着廚師的名字,如果皇帝對某一道菜有疑問,這樣方便回答皇帝的即興提問

皇帝用膳時,眼睛看向哪道菜,身邊太監立即夾過來,皇帝再享用。如果皇帝品嚐後誇獎讚美,太監會再夾一次。

清朝皇帝有“不過三”的用膳規矩,意思是任何一個菜皇帝都不能夾第三次,如果皇帝超過這個祖宗規矩,太監會喊一聲“撤”,菜品就被端下去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朝皇帝受到很多規矩的限制,太監經常扮演打破皇帝雅興的“壞事”。

清朝皇帝如果在用膳時需要吐骨頭,桌面上專門有種叫渣斗的容器,是小型垃圾桶,後宮嬪妃也經常用到這種器具。

皇帝賜膳是“榮耀”

每頓御膳的數量如此多,肯定有不少是剩下的,那這些飯食去哪裏了呢?主要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皇帝賞賜給大臣或者後宮嬪妃,另一種是撤下後背太監宮女消化。

一般情況下,皇帝用膳時身邊是沒有大臣的,偶爾有妃嬪陪在身邊,但是她們是不準坐下的,這是祖宗規矩。有時候,皇帝會將某個菜品賞賜給大臣或者妃嬪,太監就立即將菜品送到府上。

在封建社會皇權至上,能夠得到皇帝賞賜御膳是莫大榮耀,會引來同僚的極大羨慕,會成爲大臣感恩戴德爲皇帝效命的動力,可見一次賞賜御膳意義非凡。

更多的情況下,皇帝御膳都原封不動地端下去,這時就成爲太監宮女的食物。此外,在清朝時期還出現過太監將剩餘御膳販賣到宮廷外的情況,這樣來換取錢財,這也是增加收入的方法之一,但是一旦被抓到就死翹翹了。

至此,一定會發現,清朝皇帝每天的御膳並沒有想象中美好,皇帝也受到很大限制,皇帝御膳並不是頂級美味佳餚,也許還不如路邊攤吃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