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朝皇帝是如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宋朝皇帝是如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備受爭議的,它的經濟繁榮是史學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作爲一個政權卻選擇了屈辱求和的方式,這又是讓人詬病的。在宋朝時可以說是文士的巔峯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文人治理國家有了強烈的支持和能夠得以一展身手的平臺。

相比於前面朝代裏面文人向來被輕視的地位,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宋朝統治者在吸收了歷朝歷代滅亡的教訓以後,針對於他們所出現的亂局,採取了相對平和的政策,更"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爲了宋朝政治生態圈之一大特色。但這樣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時間。

一、宋朝統治者爲穩固初生政權,任用文士治理國家

(1)宋太祖爲政權穩定,立誓不殺言者、士大夫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後在經歷了東征西討以後趙匡胤順利建立了宋王朝。

在建立自己的王朝,以後重視總結前朝滅亡的經驗和教訓,是每一代統治者都必然要進行的一件事情。

在宋朝以前深受方陣割據的影響,當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由於政局動盪的原因是掌握兵權的人往往能夠威脅到中央的同志,以此產生政權更迭頻繁的問題。衆泰組也是通過掌握兵權,最終才得以建立宋朝。

宋朝皇帝是如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於是有過深刻經驗的他對於武將是極爲防範的。這也導致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事件發生,等即便是這樣,對於朝廷內的武將宋太祖,趙匡胤內心依舊是防範有加的。

爲此,爲了剛剛建立的宋朝政權能夠穩定發展,他決心扶持,除卻武將勢力以外的文官團體。通過扶持另一勢力已形成這兩個勢力之間的平衡,最終集權於皇帝。

在趙匡胤在位期間,他大力扶植文官團體,限制武將兵權。更有甚者,因爲一些神祕的傳說,使得宋太祖留下了三條家法,其中之一便是不得殺害士大夫。

從這一方面足以看出宋太祖對於文臣的重視,親身經歷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局面的趙匡胤,深刻知道武將並非治理國家的中堅力量。對於地方的治理,更多的需要有着真才實學的文臣纔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在頒佈了不殺士大夫的命令以後,他也廣開言路,聽取文臣的建議,積極爲構建一個合理的政治框架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宋朝的發展過程當中,一個最爲明顯的特色就是精緻的制衡原則,通過扶持一政治力量,團體之間的制衡以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這就推動了宋朝文官體系的發展,重文輕武政策的出現,也成爲宋朝成爲文士巔峯時代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朝皇帝是如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第2張

(2)文官體系的發展,宋朝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

宋太祖對於文人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非常之高的,除了不輕易傷害上書言事的士大夫,他還積極鼓勵自己的一些心腹將領要努力讀書。

逐漸宋太祖對於文臣的重視,他認爲在五代時候的經驗讓他得以瞭解,即便是這樣的發展,讓宋朝並不足以穩固。他需要更多的文人來幫助他治理這一個經歷過戰火摧殘的國土。從宋朝統治者開始,逐漸確立了重文輕武的政策。而在之後,宋朝的皇帝真正將士人讀書落到了實處。

在宋太祖以後,宋太宗又對讀書採取一系列切實的行動。他建造了多項像藏書閣,同時又主持了文化典籍的修訂工作。

而在之後,他對於文化知識典籍的發展更加重視。因爲他認爲只有基礎知識的傳授的到位,才能培養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在他的手裏邊,文官制度在宋朝才得以形成。

宋太宗極爲重視選拔人才,對於有能力的官員並不需要從低開始做起,一旦發現有能力,便任用於高位進入國家權力中樞,這就使得了文人治國的實際性有了大大增加。

隨着這樣的發展,宋朝的文官體系開始逐漸完善起來,而隨着勢力的擴大,一些有着家國情懷的士大夫便逐漸覺醒,成爲了拱衛皇權的重要力量。

他們認深刻堅持儒家的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理念,認爲雖然是一介文官之身,但依舊要胸懷天下,對於天下事進行深刻了解。這就推動了文人蔘與天下治理熱情的提高。宋朝文人治國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進行支撐,而這一時候,宋朝商品經濟的繁榮,爲推行文人政治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

二、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爲文官政治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宋朝時是一個商品經濟發展極爲繁榮的時候,在這一時代裏,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國家稅收的進步。在宋太祖期間,爲了安撫手裏的將軍士兵,鼓勵他們積極發展商業,追求財富。

而在之後,宋朝由於經濟重心南移的轉移帶來的巨大優勢,農業發展有了深刻進步。這就爲生產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條件,此時的宋朝商業繁榮,爲國家各項政策建設提供了稅收的基礎,而文化作爲宋朝文人治國的一大支撐,便是這些文官的工資有了穩定的來源。

所以宋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推動了商業的繁榮,這正是出於推行文官政治的考慮,因爲在宋朝時,因爲採取這一措施,導致了冗官問題,增加了財政壓力。

這就迫切要求宋朝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商業貿易的進行,經過商品經濟的發展,宋朝爲推行文官政治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然而,即便有着物質基礎,卻缺乏人才,這就使得宋朝時期重視科舉制度的完善,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了一些有着真才實學的文人來治理這個國家。

三、宋朝科舉制度的完善,讀書做官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1)科舉考試製度的完善,提高了選才的質量

宋朝的統治者極爲忠實,科舉他們先後對於科舉制度進行了完善,例如在宋朝時建立的糊名制度。這就使得了宋朝時候的科舉制度,有了更大的公平性。而在之後的宋太宗宋真宗兩個朝代裏,繼續擴大了錄取的名額。

這就迅速扶持了一個人數衆多的士大夫羣體,他們憑藉着自己各自的能力擔任政府管理部門的主要成員。隨着越來越多的士大夫加入到了官場,他們成爲社會治理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宋朝統治者的重視之下,通過科舉選拔人才的制度得以完善了,而人才質量憑藉着優勢的發展,也有了一定的保證。

科舉制度完善的時代背景之下,越來越多能夠通過做官人進入仕途,做官的人迫切需要發出自己聲音,開始推動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現象出現。

(2)科舉做官人數的增加,"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開始成型

宋朝時通過科舉選拔人數已經有了巨大的上升,在每一年的科舉考試中,有着大量的人才進入了官場。他們被分配到了各級政府部門、參與國家治理。

隨着越來越多的讀書人進入到了官場,他們成爲一個政治團體。在室內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參與政治的需求日益強烈,爲此他們需要對於自己所處的地位發生。在這一形勢情況下,士大夫們便通過了羣體的形式參與到了政治當中。

當然,這在宋朝的時候也是皇帝所允許的行爲。通過這些事,士大夫參與到了社會治理方面,使得皇帝與士大夫羣體共治天下開始成型。如果說是隨着士大夫羣體勢力的壯大,開始想要參與到政治當中來,而王安石的變法則真真正正推動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爲了一項事實。

四、王安石變法,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達到巔峯

宋神宗時期,得到皇帝支持的王安石開始了變法。在這一期間,越來越多的文人蔘與到了這一次的改革當中,而且在這一時候與士大夫治天下,真正成爲了一件實事。

王安石變法帶來了宋朝士大夫羣體逐漸在政治中發揮主體意識的覺醒。在王安石的變法過程當中,士大夫和皇帝之間的關係呈現出了和諧的共事關係。

當然,這並不指地位上的平等,而指的是在於對國家治理的決策方面有着建議的權利。這也就推動了士大夫更加積極地參與了政治治理,宋朝時,那些文人士大夫勢力的壯大通過了王安石變法以後,逐漸將這一個主體需求主成爲了現實的發展。也因此,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成功達到了巔峯。

結語:

宋朝即便是一個令人詬病的時代,但是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宋朝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正常的皇帝能夠實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足以體現了在這個時代裏文人治國的重要性。

正是因爲和平時代的需要,推動了宋朝士大夫勢力的發展,最終才能成功實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和諧局面,這也證實了政治發展過程當中需要平衡各方力量,才能實現決策的合理性,最終推動政權的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