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袁崇煥本是一介書生,如何成爲抗金名將的?

袁崇煥本是一介書生,如何成爲抗金名將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碧血劍》改編的電視劇,當年紅極一時的《碧血劍》主要講解了明末抗金重臣袁崇煥之子袁承志的故事,袁承志苦練武功,後跟隨闖王李志成攻破北京城,報了殺父之仇。

但對於主角的父親,袁崇煥本人呢?大家或許瞭解袁崇煥的名字,但對於個人事蹟並不是特別瞭解,袁崇煥是何人?他是一介書生,爲何精通兵學?又爲何成爲抗金重臣?

袁崇煥本是一介書生,如何成爲抗金名將的?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屢試不第的廣東籍考生袁崇煥終於高中進士。這一年,遼東發生震驚明朝朝野的薩爾滸之戰,所幸的是這位進士被任命爲福建邵武知縣,離京南下,遠離了輿論漩渦的中心。

北國接二連三的潰敗與人事更迭,深深牽動着這位身在南國的七品小知縣;這位深憂國家危難的讀書人,在知縣任上熟讀了兵書。天啓二年(1621年)袁崇煥任滿回京述職,抵京之時,正值努爾哈赤發動廣寧之戰;這位“以邊才自許”的縣令引起了山西道御史史侯恂的注意,舉薦成爲正六品兵部主事。不久,廣寧便失守,袁崇煥單槍匹馬前往山海關查探地形,回京後,上奏衛邊策略,被提拔爲兵部僉事,輔佐新上任的遼東經略王在晉。

對於佈防策略王在晉依託前任經略使熊延弼的思想,主張以山海關爲防線,拱衛京師;袁崇煥新官上任,氣焰很高,主張在關外第一衛駐軍,不願將關外800裏國土,拱手讓人,同時主張興修寧遠城。

袁崇煥本是一介書生,如何成爲抗金名將的? 第2張

兩人就這個問題未達成一致意見,像朝廷互參一本。對於上司以的策略,袁崇煥堅持己見,以“我不惜命”相抗;恰逢天啓老師孫承宗巡邊,大力支持袁崇煥意見,自此袁崇煥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高峯,着手興修寧遠城。

天啓五年(公元1625年)大太監魏忠賢因黨爭,罷免了孫承宗,改任高第爲兵部尚書,經略遼東。高第畏懼後金,一改孫承宗時期以攻爲守的守備戰略,以尚方寶劍相威脅,讓守軍退居山海關一線防守。一時間,山海關外部隊全部南撤,只剩下孤懸在二百里外的寧遠城。

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努爾哈赤率兵20萬,離開盛京(今瀋陽),向不滿2萬守兵的寧遠城進發。寧遠城在經過袁崇煥的重修後變得異常堅固,並且在天啓二年的時候從葡萄牙購買了11門“紅夷大炮”作爲祕密武器。當時,袁崇煥的守城口號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憑堅城,用大炮”。

天啓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率大兵浩浩蕩蕩地抵達寧遠城,指揮大軍,繞城後方5裏駐紮,要切斷關內與寧遠城的聯繫。勸降不成後,便於次日凌晨發動猛攻。袁崇煥指揮軍隊合理駐守,利用大炮守城,幾門大炮被安置在城東南角和西南角,進行交叉射擊,打破了後金的數次進攻;並且成功重挫了努爾哈赤,8個月後興兵43年未曾敗過的後金創立者懷憤而逝。

袁崇煥由此一戰成名,一顆將星冉冉升起;三個月內便提拔爲兵部右侍郎,任遼東巡撫,封蔭千戶。一介書生憑藉一腔愛國熱血,熟讀兵書,合理運用,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一步一步成爲明末抗金的重臣。這種精神,值得當下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