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背後有何目的?

揭祕: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背後有何目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清高宗乾隆皇帝憑藉兩點著名於世,其一成爲締造歷史上極其繁榮的"康乾盛世"的皇帝之一,其二是歷史上的壽命最長的帝王,在位時長達六十年,駕崩時八十八歲。

乾隆二十五歲登基承繼清朝大統,八十五歲主動禪位給太子嘉慶,餘生過着太上皇的日子。

那麼乾隆皇帝最後三年是如何度過的呢?

名義退休,暗地掌權

乾隆皇帝與歷史上其他的太上皇如出一轍,都是名義上退休,主動禪讓,實際上仍然作爲封建王朝的核心掌舵人存在。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此話的意思是說,對於新皇帝嘉慶,乾隆爺仍然事必躬親地指導他去處理國家政務,嘉慶皇帝也十分乖巧,早晚都圍繞在乾隆身邊聽後教導。

旁人咋一看,覺得乾隆皇帝是愛惜兒子、關心國家大事,其實不然。乾隆皇帝於嘉慶元年(1796)禪位給嘉慶,嘉慶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也就是說嘉慶當上皇帝時已經是36歲。

36歲的年紀放到今天,已經成爲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何況從小深受皇室教育的皇子。

揭祕: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背後有何目的?

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最後的三年太上皇時光中,嘉慶皇帝還是作爲擺設存在。國家大事皆由乾隆出,嘉慶只是負責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充其量作爲只是作爲封建王朝的形象而存在。

畢竟,乾隆皇帝所謂的禪讓更多是迫於無奈,因爲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執政六十一年,爲了保全自己孝道的美德,乾隆皇帝才選擇在六十歲的時候退休。

這一點從《清高宗實錄》中可以考證,原文如下: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我皇祖在位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

祖父康熙一生跌宕起伏,開創盛世功貫千秋萬代,作爲孫子的乾隆承接盛世,若是坐皇位時間超過長輩,在封建社會的禮制下,這是一種對祖先的不敬,所以乾隆纔會主動提出禪讓。

千古帝王,文藝情懷

不得不說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所有"二代"當中最成功的一位。

從康熙時代開始,滿清進入全盛時期,"權"和"財"兩項衡量成功的標準,沒人能跟乾隆皇帝相比。祖上兩代人做皇帝都乾的不錯,所以少年時代的乾隆就是一個文藝青年,對於古玩、繪畫、書法的酷愛程度近乎癡迷的境界。

有兒子嘉慶負責一些邊角事務,乾隆皇帝將騰出的時間專門用來發展業餘愛好,作爲盛世之下的天子,相對來說日子會比開國皇帝過的富裕安定,日常的文藝娛樂生活豐富,培養一些個人愛好是人之常情,

書法上,自然不必多說。乾隆皇帝最喜歡行書和草書的書法,因爲行、草書法才能與自己風流天子的身份相匹配。

乾隆爺將王恂的《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全部收入囊中,放在養心殿經常臨摹練習,而且給存在三大名家書法帖的屋子命名爲"三希堂",足以見得乾隆皇帝對其酷愛至極。

像其他搜尋一些奇珍異寶、修建宮殿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畢竟乾隆爺實在太有錢。

舉辦千叟宴

千叟宴是清朝獨有的一項皇宮宴會,由康熙皇帝開啓先河,等到乾隆皇帝時期最爲完善和繁盛。

揭祕: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背後有何目的? 第2張

乾隆皇帝退居太上皇以後,於嘉慶元年(1796)舉辦盛大的千叟宴,清朝史料統計,此次千叟宴的參席人數3056人,受賞者達到5000人。

宴會期間,參加人員們即興賦詩的數量都有3000餘首,足以見得其盛狀之大,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極其罕見的一次皇宮盛宴。

作爲一代風流才藝天子的乾隆,能夠在晚年的時光,斥巨資舉辦一次千叟宴,雖然有着鋪張浪費之嫌,但是千叟宴的意義也是十分重大。

爲何乾隆皇帝一是給天下樹立尊老愛幼的風氣;二是向新皇帝嘉慶暗示,自己這個太上皇還是要繼續尊重。

乾隆晚年最大的事件就是民間爆發白蓮起義,剛剛登上皇位的嘉慶就攤上這麼大的事,顯然有些驚慌失措。作爲剛退居太上皇的乾隆,只能幫着嘉慶去鎮壓處理白蓮起義。

這次事件一直持續多年,耗費滿清朝廷不少的國庫開支,也讓原本想着頤養天年的乾隆付出不少精力,擾亂了乾隆皇帝的養老計劃。

直到乾隆皇帝駕崩時,白蓮起義仍然沒有完全被平復,不得不說是乾隆皇帝到死的一種"遺憾"。

所以,乾隆皇帝即便是做太上皇,主要的國家大事仍然是由自己點頭,《清史》中也明確記載,乾隆太上皇處理事情,依然用"朕"作爲自稱。

但作爲康乾盛世的主要參與者,我們應該本着一片公心去看待,左右朝廷事務是對嘉慶皇帝和天下的負責,乾隆皇帝對歷史的貢獻毋庸置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