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用過御膳後爲何有多位老人接連去世?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用過御膳後爲何有多位老人接連去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乾隆退位三天後,舉辦千叟宴,爲何用過御膳後多位老人接連去世?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千叟宴,單從名字上來看,就是千餘名老年人蔘加的一個宴會,想想都知道是一個相當大的宴會。如果舉辦人再是皇帝,那這宴會就更加盛大了,而歷史上有記載的千叟宴是清朝時期康熙和乾隆這祖孫倆舉行的四次宴會。

我們知道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以孝治天下又是古代皇帝們所推崇的一種政治手段,所以“愛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成爲個別皇帝的一種籠絡人心的手段,至於這宴會的效果如何,就得看當時的大環境了。不是所有的籠絡人心都能收到預想的效果,更何況這宴會還摻雜了誇耀自己的成分,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有一種迷之自信,在自誇上也是不遺餘力,誇耀功績、鋪張浪費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用過御膳後爲何有多位老人接連去世?

當然康熙帝對這個孫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乾隆很喜歡和這個祖父比較,也喜歡效仿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爲了不超過祖父,特意在乾隆六十年退位。康熙帝在位期間舉辦了兩次千叟宴,而乾隆一生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

1713年三月,正值康熙帝六十大壽,各地官員、有名望的人都趕往京城爲康熙慶祝,康熙帝考慮到自己在位時間已經超過了五十年,又國泰民安,遂考慮大辦,又想到各地年老之人舟車勞頓趕往京城,確實頗爲辛苦,“今歲天下老人,爲朕六旬大慶,皆從數千裏匍匐而來。如何令其空歸。”

於是康熙準備擇日賜宴,頒詔天下讓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不分官員、庶民,只要身體情況允許皆可以趕往京城參加宴會。宴會安排在三月下旬,一共分了三天三場,第一場參見的人數最多,主要是六十五歲以上的漢族官員和庶人,參加這次宴會的老叟人數達到了4240人,其中九十歲以上的有33人、八十以上的538人,地點定在暢春園正門前

其實我們從這裏看,清朝時期人們的壽命還是可以的,康熙帝居然能集齊這麼多的老人,這還不包括八旗滿洲和蒙古的官員。在這次宴會中,康熙“命扶掖八十歲以上老人,至御前。親視飲酒。”

這一場之後還有另外兩場,規模比之有所減少,最後一場是針對七十歲以上的老婦的。等到了1722年的正月,也就是康熙的最後一年,他再次設宴招待天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不過這一次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參加的老叟可能還達不到千人,已經十二歲的弘曆也就是未來的乾隆皇帝作爲康熙帝的孫子,參加了這次千叟宴,在宴會上充當服務人員,以示皇家恩典。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用過御膳後爲何有多位老人接連去世? 第2張

彼時,弘曆在想,做皇帝做到祖父這個份上,也真是值了,等到後來弘曆做了皇帝,難免會比照祖父。1785年,距離康熙帝最後一次設千叟宴已經過去了六十餘年,乾隆皇帝也舉辦了一次千叟宴,參加宴會的老叟人數達到了三千以上,在宴會上,乾隆皇帝學着康熙也做了一首《千叟宴》的詩,詩中有這麼一句:“祖孫兩舉千叟宴,史策饒他莫並肩。”

這一年乾隆皇帝75歲,宴會上,九十歲以上的老人被扶到御前,乾隆皇帝親自賜酒。十年之後,也就是1795年的正月初四,已經退位的乾隆舉辦了第二次的千叟宴。這一年的正月初一,乾隆宣佈退位,而嘉慶繼位,到了正月初四,嘉慶封后,同樣是在這一天,乾隆舉辦了千叟宴,這一次的宴會規模是空前的。

宴會上,共來了三千餘名老叟,乾隆迴歸自己在位時的功績是相當滿意的,因此這次宴會上,已經85歲的乾隆時可勁的造,講話、賜酒、賞賜、吟詩等等。

奇怪的是,這次宴會之後,參加宴會的很多老人接連去世,很多人對此不解,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年齡大了,經不起折騰。

首先就是身體上的折騰,我們知道,參加千叟宴的老人基本都在六十五歲以上,放在現在其實也已經算是老人了,年齡大了,舟車勞頓,從各地趕往京城,用康熙帝的話來說就是“皆從數千裏匍匐而來”。要知道當時沒有汽車、火車、飛機等花費時間短的交通工具,而只是那種馬車,有的老人說不定是步行進京的,動輒花費數天的時間才達到京城,這對老人來說是很折騰的,而且來了還要回去,這就是雙重摺騰。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用過御膳後爲何有多位老人接連去世? 第3張

在京城中住宿估計也不如在家裏舒服,宴會上也很折騰,雖然說皇帝仁慈,在宴會上不需要站着,但是一場宴會下來,還是很折騰人的。關鍵正月還是冬天。

再就是心理上的折騰,皇帝賜宴,這對於誰來說都是一種榮譽,心中難免會有喜悅,而到了京城,在宴會上又會戰戰兢兢,雖說皇帝賜宴,但是伴君如伴虎,大家不敢行不敢動,心裏必然是很緊張、害怕的,在宴會上要怎麼做、說什麼話,都是需要好好尋思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有去無回,所以,這宴會雖然不是鴻門宴,但參加宴會的人是即歡喜又惶恐的。

在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摺騰下,本來就年齡很大的老人自然會大爲折損,甚至那麼年齡在八、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可能直接死在了回去的路上,或者回去沒多久就死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