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天門嶺之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戰前形勢又是怎樣的

天門嶺之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戰前形勢又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背景

公元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雄據於我國東北700年之久的高句麗政權爲唐王朝所滅,由此打破了這一地區的政治平衡,從而在客觀上爲靺鞨民族的崛起創造了歷史機遇。

唐王朝與新羅聯合滅高句麗,事後雙方就瓜分高句麗土地與人口發生分歧。當時唐朝不但獲得高句麗決大部分疆土,還將近40萬高句麗遺民強行內遷往中原各州縣,從而引發高句麗民衆的強烈反抗。不滿唐朝獨吞戰果的新羅也趁機與之爭奪,屢次與唐朝發生衝突。與此同時,高句麗滅亡爲契丹、奚等東胡室韋系各部解除了東顧之憂,這些部族勢力紛紛興起並與北方草原新建的後突厥汗國聯合與唐朝抗衡。

天門嶺之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戰前形勢又是怎樣的

營州之亂

公元4世紀以來契丹族即分佈於今燕山以北至遼西各地,並逐漸形成由八大部落聯合的同盟。到6世紀中頁,已約有人口20萬左右。公元648年(唐太宗貞觀22年)契丹聯盟首領窟哥可汗要求“內附”,唐朝冊封窟哥可汗爲松漠都督戍營州(今河北昌黎),賜姓李。公元679年後突厥汗國聯合奚族攻唐營州廣寧一線,唐朝任命窟哥可汗之孫李盡忠爲松漠都督武衛大將軍,其弟枯莫離爲彈汗州刺史,同時任命與其有姻親關係的孫萬榮爲歸誠州刺史,希望借契丹與營州地方豪強的力量抵禦後突厥。武周代唐。營州都督趙文翽專橫“數侵侮”契丹,視契丹人“如奴僕”致使“盡忠等皆怨望”,《資治通鑑》記載:萬歲通天元年五月壬子(公元696年6月)、營州地方“大飢”趙文翽竟“據倉濟不發”,引起契丹各部的強烈不滿。李盡忠聯合孫萬榮舉兵作亂,攻破羈縻少數民族的營州、幽州。歷史上稱此次事件爲“營州之亂”。

天門嶺之戰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戰前形勢又是怎樣的 第2張

李盡忠、孫萬榮叛亂的消息很快傳到洛陽,女皇武則天極爲震怒“下詔改萬榮爲萬斬,盡忠爲盡滅”,”詔令右金吾大將軍張玄遇、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司農少卿麻仁節率兵討之“,又招還在粟末水前線的李多祚回援營州作爲策應。然而出師不利,八月初討伐軍剛到郟石谷即遭叛軍伏擊戰敗,主將張玄遇、麻仁節成了俘虜。又令夏官尚書王孝傑、左羽林將軍蘇宏暉領兵七萬征討,再次失敗,王孝傑戰死,蘇宏暉逃回。萬斬趁勢攻入羈縻少數民族的幽州。李盡忠死,萬斬代領其衆,後突厥默啜掠契丹老弱婦孺,唐(周)朝楊玄基等率軍擊破契丹,萬榮(萬斬)被殺,其頭顱被送到唐朝東都。公元700年,降將李楷固、駱務整率軍平定契丹餘部。至此營州之亂平息。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