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藩鎮割據讓唐朝滅亡,真的跟安史之亂有關嗎?

藩鎮割據讓唐朝滅亡,真的跟安史之亂有關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安史之亂在唐朝逐步走向藩鎮割據的過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而非決定性作用。更何況,在安史之亂後的百年時間裏,唐朝中央政府一直牢牢掌控着政局,僅有極少部分的割據藩鎮還一度被平定,而非是安史之亂後,唐朝便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而且,如果要從深層次來分析藩鎮割據的產生原因,這還要從唐朝建立之初的地方行政區劃等一系列制度說起,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歸結於一場安史之亂。

我們都知道,在秦朝這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全面推行了郡縣制,而後漢初推行了郡國並行制,此後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祖孫三代削弱各地藩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爲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在推行推恩令的同時,創造性地將天下劃分爲十三個州,州的長官是刺史,刺史不具備行政權,但是手握監察權,負責監管各自轄區。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東漢末年,州從一個監察區劃逐漸成爲了郡之上的一級行政區劃,刺史(州牧)成爲了州的行政長官。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裏,州郡縣三級制度被後世王朝所沿用。

藩鎮割據讓唐朝滅亡,真的跟安史之亂有關嗎?

到了隋朝統治時期,曾經高效運轉的州郡縣三級制度已經名存實亡,各地行政區劃混亂,州郡長官手握兵權,對中央朝廷形成了不小的威脅。爲了解決這一問題,隋朝統治者先是廢除了郡這一級行政區劃,而後將州改稱郡,恢復了秦朝的郡縣二級制度。爲了削減州郡兵權,在郡之上設立統轄一方防務的都督府,長官稱“總管”,由中央直接以宗室、京官擔任。

唐朝建立之初,因天下尚未統一,內憂外患不斷,唐高祖便給予了都督府極大地行政權力,使得其從一個“軍區”演變成爲了一個行政區劃。到了唐太宗即位後,唐朝內憂外患逐漸解除,唐太宗將都督府大多裁撤,只留下了少數幾個邊境的都督府。不過,卻也將都督府手中的行政權和絕大部分兵權收歸了中央。而後,改郡爲州,增設“道”作爲一級監察區劃,“道”的長官爲採訪使,負責監察轄區內官員,由中央官員直接出任,與漢武帝時期的刺史職權相仿。

到了唐睿宗景雲年間,因邊防的需要,唐睿宗在涼州、贛州、肅州、瓜州等七州之上設立河西節度使,全權主持對吐蕃戰事,兼領七州行政、財政大權。

而到了唐玄宗統治時期,因爲此前唐高宗、武則天等君王不斷開邊,唐朝治下的州已達三百多個,再加上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晉升體制,時人重京官而輕外任,地方官員大多都是無能之輩,且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不夠,中央與地方的分離之勢愈演愈烈。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唐玄宗親自整頓吏治,將大批京官外放,又罷免了一批無能的地方官員,將能力出衆的地方官員提拔到了中央,並且將“道”的數量從十個增加到了十五個,要求此後每年各地採訪使、按察使皆親自到各州縣考察地方官員,能力出衆的升職,能力不行則就地罷免。

藩鎮割據讓唐朝滅亡,真的跟安史之亂有關嗎? 第2張

同時,爲了進一步地向外擴張,鞏固邊防,唐玄宗先後在邊境重鎮設立範陽、朔方、安西四鎮等八大節度使與嶺南五府經略使,再加上此前設立的河西節度使,到了天寶年間,“十節度使”局面形成,府兵制度被募兵制所取代,十節度使麾下集結了唐朝幾乎全部的精銳,共計四十餘萬人馬。

在節度使設立之初,他們手中雖有軍政大權與財政大權,但是他們仍舊需要接受各道採訪使的監管,只要有一點異常出現,採訪使甚至有直接將其押往京城問罪的權力。在這一體制下,節度使與採訪使職權高度分離,沒有軍政大權的採訪使自然沒有割據的力量,而有軍政大權的節度使又要接受由中央官員出任的採訪使監管,一舉一動皆在中央朝廷的監管之下,根本沒有形成割據的可能。

可是,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將採訪使與節度使權力合二爲一,爲此後的動亂埋下了伏筆,這個人便就是安祿山。

公元744年,安祿山被唐玄宗任命爲范陽節度使,而後,因深得唐玄宗信任,安祿山又兼任了平盧、河東兩鎮節度使與河北道採訪使。就這樣,安祿山得以手握河北軍政大權,而又身兼採訪使,使得朝廷對其的監管能力幾乎爲零,一來二去之下,安祿山野心極度膨脹,於公元755年發動了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在平叛的過程中,爲了抵禦安史叛軍,唐肅宗、唐代宗父子大肆封賞節度使,等到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已經形成了三大節度使聚集區域:邊疆、中原以及東南。

但是,請注意,此時的唐朝雖然藩鎮林立,但是中原、東南以及除河朔三鎮外的邊疆節度使,悉數聽命於中央朝廷,並未形成割據,而不是如有些同學所想的那樣——安史之亂後,唐朝便陷入了藩鎮割據的軍閥混戰之中。

藩鎮割據讓唐朝滅亡,真的跟安史之亂有關嗎? 第3張

在這三大節度使聚集區之間,又在批次之間形成了掣肘——邊疆藩鎮負責抵禦外敵,中原藩鎮負責提防邊鎮叛亂,東南藩鎮負責供養中央財政。

就這樣,唐朝得以在安史之亂結束到唐懿宗在位期間,度過了一段大致穩定的時光,其中就算有河朔三鎮復叛、奉天之難等藩鎮叛亂事件的發生,但是中央朝廷始終能夠第一時間鎮壓叛亂,甚至一度消滅了割據的河朔藩鎮。

而真真正正使得各地藩鎮失控的標誌性事件,應當是唐朝末期的黃巢起義,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着重講述過這一事件,在這裏筆者就不過多敘述了。

綜上所述,節度使的產生是唐初施行的州縣兩級地方行政機構運轉不順的結果,而藩鎮割據的出現,則是中央朝廷將節度使與採訪使權力合二爲一的惡果,而非是那場安史之亂造成的惡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