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明兩代沒有藩鎮割據,原因是什麼?

宋明兩代沒有藩鎮割據,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明兩代沒有藩鎮割據,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安史之亂後,唐朝進入長達150年的藩鎮割據時代,直至最後被藩鎮滅亡。這也是創下了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紀錄,其他大一統王朝即使有藩鎮或軍閥割據,也往往出現在王朝的末期,極少有像唐朝這樣的。

正所謂物極必反,唐之後的宋、明兩個漢家王朝,事實上消除了軍閥割據,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唐朝藩鎮那樣的軍閥。那麼,宋朝兩代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宋明兩代沒有藩鎮割據,原因是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用富貴來換取節度使們手中的兵權。可實際上,節度使們根本不缺錢,他們每人掌管着至少幾個州的財稅,除了把朝廷的正稅大部分截留外,還可以自己加徵各種苛捐雜稅,小日子過得不要太逍遙。

恰恰是因爲節度使們有地方財權,才使他們成爲軍閥。宋明兩代的一些軍事集團,如北宋的西軍、明末的關寧鐵騎,主要依靠朝廷的錢糧供應,所以都沒有發展成爲唐朝那種藩鎮。

而清末從鎮壓太平天國開始,允許各省自辦團練,並開徵厘金作爲開辦費用,結果造成了各省擁兵自重,如同藩鎮復活。由此可見,藩鎮和軍閥產生的基礎是軍事將領與地方財權相結合。

瞭解這一點後,才能看出趙匡胤削藩手段的高明,他採取了極具針對性的措施,首先把節度使們的命根子——財權給奪走,讓他們失去驅使軍隊的能力。

趙匡胤的辦法說來也不復雜,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高職低配,把三、四品的朝廷重臣派到節度使們手下當六、七品的知縣、知州,從而架空節度使在地方上的權力。

這些朝廷重臣在級別和職務上都與節度使們平起平坐,完全不理會節度使們的面子和要求,不但把收上來的錢糧直接運送給朝廷,還狠狠打擊了節度使們安插在地方官府的親信。

等節度使們發現事情不妙時,他們已經失去對各州縣和財稅的控制,沒有了豢養軍隊的能力。而趙匡胤在這一點上也提前打好了埋伏,特意設立廂軍,抽調各節度使手中的精壯兵丁,專門用於水利、修路等工程建設,

廂軍的軍餉由朝廷支付,不需要節度使操心,等於解除了節度使的武裝。這樣一來,就算節度使們想學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做不到,因爲沒人跟着他們混了。

不過,趙匡胤死得蹊蹺,他兄弟趙光義得位不正,軍事能力又比趙匡胤差得多,不得不進一步加強對武將的防範,最終造成了宋朝的武力孱弱,接連被遼、西夏、金、蒙古欺負,直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