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國曆史上的隋煬帝爲何要開鑿大運河?很多人說是爲了遠征高麗,但明顯肯定不是。若是處於這一目的的話,他就應該像明清時期的大運河一樣,一條直線直接連通揚州和北京,何必要非要經過洛陽繞一大圈呢?而且話說回來,他最先修建的還是洛陽到揚州的交通線。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這與隋朝的全國經濟地圖有直接關係。這樣的局面,到唐朝也沒有大的改變。

隋朝統一中國之後,全國大致分爲五大經濟板塊。

第一大板塊,是當今的陝、甘、寧三省區,經過西周、秦漢以來的發展建設,自是富庶繁榮。

第二大板塊,是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蘇北和皖北一帶,地處中原,千里平川,更是人文薈萃,富甲天下。這一板塊,無論是人口,還是物資產出,均在全國所佔比重最大,處於控股狀態,所以,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言。

第三大板塊,是東南江浙、安徽、江西。自三國東吳以來,尤其是因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東晉建立後,持續數百年來的發展,到隋朝統一中國時,江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隋書·地理下》:

丹陽舊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販,君子資於官祿,市釐列肆,埒於二京,人雜五方,故俗頗相類。京口東通吳會,南接江湖,西連都邑,亦一都會也。其人本並習戰,號爲天下精兵。……然數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湊。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敦厖,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風氣所尚也。豫章之俗,頗同吳中,其君子善居室,小人勤耕稼。衣冠之人,多有數婦,暴面市廛,競分銖以給其夫。……俗少爭訟,而尚歌舞。一年蠶四五熟,勤於紡績,亦有夜浣紗而旦成布者,俗呼爲雞鳴布。……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第2張

大意是:

1、南方高度文明,人文薈萃,百姓皆如君子,尚禮、少爭訟,而尚歌舞。

2、農業發達,百姓富裕,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其中“一年蠶四五熟”,足以顯示出南方農業和紡織業的優越性。

3、工商業繁榮,城市衆多,尤其是丹陽(今南京),五方商賈雲集,可與長安、洛陽媲美。

4、百姓尚武,尤其是京口(今鎮江)一帶的男子,“號爲天下精兵”。

5、風俗開放,許多婦女以經商爲業,供丈夫讀書。

南北朝時期,南朝人士往往自傲,頗瞧不起北朝士紳,認爲他們是土包子、沒文化;北朝人士也老實承認這一點,同時也想方設法證明自己還是有點文化的。所以,隋朝雖然是勝利者,但是面對南朝文人,態度謙虛得很。而且,隋煬帝本人也十分崇拜南朝文化。直到唐朝建立之後,江南人士很受唐朝官宦尊重。江南衣冠的後裔,確實也不辱祖宗,人才輩出。

第四大版塊,則是四川。《隋書·地理上》: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第3張

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陸所湊,貨殖所萃,蓋一都之會也。昔劉備資之,以成三分之業。……其人敏慧輕急,貌多蕞陋,頗慕文學,時有斐然,多溺於逸樂,少從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離鄉邑。人多工巧,綾錦雕鏤之妙,殆侔於上國。貧家不務儲蓄,富室專於趨利。其處家室,則女勤作業,而士多自閒,聚會宴飲,尤足意錢之戲。

大意是:這裏因爲四面環山,絕少戰亂,長期社會安定,而成都平原土地肥沃,號稱天府之國;人人心靈手巧,工商業極其發達。百姓富裕,文化繁榮,人們生活休閒,士人們甚至懶得去做官。

第五大板塊,則是今湖北、湖南、貴州、兩廣、越南北部一帶,大致相當於今中南地區。《隋書·地理下》:

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土地下溼,皆多瘴厲,人尤夭折。南海、交趾,各一都會也,並所處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璣,奇異珍瑋,故商賈至者,多取富焉。……巢居崖處,盡力農事。刻木以爲符契,言誓則至死不改。

《尚書》:“荊及衡陽惟荊州。”……其風俗物產,頗同揚州。其人率多勁悍決烈,蓋亦天性然也。……多雜蠻左,其與夏人雜居者,則與諸華不別。……自晉氏南遷之後,南郡、襄陽,皆爲重鎮,四方湊會,故益多衣冠之緒,稍尚禮義經籍焉。

可見,與江南、中原相比,這廣大地區的經濟文化落後不少。但是,嶺南的南海(廣州)、交趾(越南河內)商業頗爲繁榮,而湖北的南郡(今湖北荊州)、襄陽,經濟文化都挺發達。

嶺南遠離中原,經濟文化落後可以理解。而位於四川與江南之間,且緊鄰中原的湖南湖北,反而如此落後,原因何在呢?因爲,如今的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在當時,許多地方還是茫茫的“雲夢澤”,即湖區,因此,此地人煙相對稀少。我曾據《元豐九域志》做過大致統計,江漢平原尚不足40萬戶,即北宋時這裏的人口少於300萬,趕不上當今三個縣的人口。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第4張

博學多才,而且曾經親自帶兵進入江南的隋煬帝,自然非常清楚這樣一幅全國經濟人文地圖。

對照上面經濟板塊圖,我們就能發現,隋朝大運河,是深入研究、科學規劃的產物。

水運,是當時世界最先進、便捷的修通手段。

修建大運河,有兩大目的:

其一,是建設一條洛陽直達丹陽的高速公路,通過快捷的經濟、文化交流,將全國最富裕的中原與江南地區融爲一體,同時,帶動四川和中南地區的發展。

其二,將政治中心遷到洛陽,同時掌控揚州。古代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軍事力量的中心。據《史記·貨殖列傳》:

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衆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漢武帝時,關中開墾出來的土地佔全國三分之一,人口占十分之三,擁有的財富佔十分之六,以長安爲首都,自然沒問題,也是應該的。但此時,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以關中之力,遠不足以臨御天下。

隋煬帝有戰略家的智慧,而無政治家的策略。他用自己的腦袋,留下了一個造福後世的大運河。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第5張

隨着大運河的修通,在中國,船隻可以通達任何區域的戰略和經濟中心城市。經過後世的不斷疏浚、擴建、改良,大運河爲中國經濟文化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直到清朝中葉,中國依舊是全世界交通最爲發達的國家。

早在唐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中給予高度評價:

自揚、益、湘南至交、廣、閩中等州,公家運漕,私行商旅,舳艫相繼。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

李吉甫說,自從大運河修通之後,江南、四川、湖南湖北,乃至嶺南、福建,無論公家的漕運船,還是商人、旅行者的船舶,進入中原暢通無阻。大運河裏,船舶穿梭往來不絕。他感嘆道,隋朝栽樹受累,後世乘涼受益啊。

最值得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隋煬帝對揚州的鐘愛,絕非簡單地貪圖享受。

大運河開通之後,揚州變成了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這就是說,切斷揚州,便堵塞了南北的交通。深通軍事的隋煬帝,在籌建大運河時,便擴建揚州城。

從此,揚州便成爲四方輻輳、商旅雲集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後世的宋、明、清,這裏始終繁榮無比,同時,戰亂之時,這也被禍深重。

唐朝政府自然知道揚州的地位。揚州成爲唐朝重鎮,鎮守這裏的官員均爲備受皇帝信任的大臣。唐德宗任命《杜亞淮南節度使制》說: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什麼目的?大運河爲什麼要環繞洛陽? 第6張

淮海奧區,一方都會,兼水陸漕輓之利,有澤漁山伐之饒。俗具五方,地綿千里,聿求良牧,豈易其才。……自非剛柔適中,文武兼備,其何以副我憂屬,惠綏南方。正議大夫行尚書刑部侍郎、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杜亞,……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充淮南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詔書說,淮海地區,太重要了!揚州不僅是大都會和交通要道,而且商旅繁華,人丁興旺,土地肥沃,還可就海煮鹽,因湖捕魚,富甲天下。如此寶地,不安排一個文武兼備的治國良才任職,我怎麼放心啊!杜亞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就讓他去吧。

清末,揚州學者倪在田在《揚州禦寇錄》寫到:

揚之民奢侈如故習,都人士女,服飾都麗。又,地綰南北軸,富商大賈、軺使寓公,鱗次櫛比,金玉、環寶、鐘鼎、圖籍、米粟、繒纊,累千萬計……

這是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軍隊攻佔揚州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真可謂中國最爲繁華的溫柔鄉。今天遊覽揚州,仍可窺見昔日之繁華。此後,隨着鐵路的修通,揚州的地位逐漸下降。

隋煬帝最終葬於揚州,也算死得其所。揚州人真應該善待他。

在古代,大運河的價值,可以說,等於當今京廣鐵路、津浦鐵路、京珠高速、京滬高速等鐵路、高速公路之和,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更加便捷的手段,全面地融爲一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