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戰略之父漢尼拔爲什麼不攻擊羅馬?實力不濟或是?

戰略之父漢尼拔爲什麼不攻擊羅馬?實力不濟或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尼拔贏得了一系列的戰爭的勝利後,羅馬軍的主力已不復存在,整個半島的大部地區已擺脫了羅馬的控制,羅馬城幾乎成了孤城。但是漢尼拔卻沒有利用好這些勝利,在戰略上攻陷羅馬,從而征服羅馬!

漢尼拔(前247~前183或182年),迦太基統帥,少時立志擊敗羅馬。公元前221年任西班牙的迦太基統帥後,於公元前218年遠征意大利(第二次布匿戰爭)並大敗羅馬軍。在扎馬戰役(前202年)失敗後,逃往敘利亞,蓄意東山再起,繼續攻打羅馬,未果。自殺於小亞細亞的俾提尼亞。

漢尼拔生於公元前247年,是迦太基著名的軍事統帥、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公元前221年,漢尼拔擔任迦太基駐西班牙軍隊的最高統帥,着手進行征服羅馬的戰爭準備。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漢尼拔率領迦太基軍隊開始對意大利的大規模軍事遠征。當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突然出現在北意大利時,猶如神兵從天而降,大出羅馬人意料之外,整個羅馬被恐慌不安所籠罩。

戰略之父漢尼拔爲什麼不攻擊羅馬?實力不濟或是?

爾後,漢尼拔率軍直搗意大利中南部,在特拉西美諾湖、坎尼等會戰中,多次大敗羅馬軍隊,尤其是坎尼戰役後,羅馬可謂已陷入絕境,漢尼拔幾乎就要實現其征服羅馬的夢想了。

然而有人認爲,漢尼拔之所以未能征服羅馬,是因爲共和制羅馬當時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儘管它是一個貴族共和國,作爲統治階級不同階層的平民和貴族之間存在着矛盾。但是在平民經過兩個多世紀的鬥爭廢除了債奴制度,獲得了一定的政治權益之後,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得到調整,平民在國家生活中的積極性大爲提高,國家政治生活暫時比較安定,這些爲羅馬戰勝漢尼拔的進攻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前提。

同時,在與迦太基作戰的問題上,羅馬奴隸主統治階級內部是比較一致的,羅馬進行戰爭的主要工具是組織嚴密的軍團,這些軍團由羅馬公民組成,平民特別是農民是羅馬軍團的中堅力量。

由於他們希望從戰爭中獲得一份土地,因此作戰特別盡力,這就是羅馬在對外擴張中具有強大的力量,它在布匿戰爭過程中雖屢遭失敗,但在每次失敗之後又可以迅速得到人力、物力的補充,直到最後取得勝利。

相比之下,迦太基在許多方面遠不如羅馬。迦太基在征服北非土地之後統治階級內部明顯分爲兩派:一派代表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主張主要維護和鞏固在非洲的利益;另一派爲商業集團,主張繼續進行海外擴張,擴大在海外的利益。

兩派之間一直進行着尖銳的鬥爭,時常此起彼伏,影響和左右了迦太基的對外政策。漢尼拔代表的主要是後一派的利益,主要活動基地和據點是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而在迦太基國內和政府內部,往往是地主派佔上風。漢尼拔轉戰意大利期間一直沒有得到過迦太基政府的支援,原因就在這裏。

也有人認爲,漢尼拔之所以未能征服羅馬,其致命錯誤就是在戰略上沒有適時地將打擊重點放在攻佔羅馬城上。當漢尼拔取得一系列勝利後,羅馬軍的主力已不復存在,整個半島的大部地區已擺脫了羅馬的控制,羅馬城幾乎成了孤城。

如果漢尼拔能抓住這個時機給予羅馬城一擊,攻佔羅馬城的可能性極大。由於羅馬城的存在,羅馬人有了重建軍備的基地,而其他尚在堅持的羅馬城堡也有了精神寄託。說得誇張一點,羅馬人保住了一個羅馬城便贏得了整個戰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